第620章 规定框架

“实证自然有,稍后便可呈送侍郎详阅。包括俘获的倭寇兵器纹饰、以及商船在琉球那霸港的见闻,皆指向此论。”陈恪从容应答,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肃杀,“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琉球既为我大明藩属,其主蒙尘,国器旁落,我天朝上国岂能坐视不理?若任由此等情形持续,则我东南海防永无宁日,倭寇可源源不断获得补给休整,进退自如!今日可袭上海,明日便可窥视苏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再次看向张居正,目光坦诚而坚定:“张侍郎,陛下命你我来此,是为固我海疆。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非长久之计。唯有拔除病根,方能一劳永逸!本官之意,当立即上奏朝廷,阐明琉球真相,请旨发兵,助琉球尚氏王族拨乱反正,清除倭患,重建我大明真正之藩篱!昔日成祖皇帝可因安南悖逆而兴师征讨,今日我辈为护藩靖海,对琉球用兵,亦是恪守祖制,维护宗藩大义之举!”

这番论述,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完全站在了维护大明宗主权和海疆安全的道德与战略制高点上。

厅内众官员虽感震惊,但细思之下,无不觉得陈恪所言切中要害。若琉球真已沦陷,那确实是心腹大患。

陈恪不等众人细细消化,便对张居正道:“张侍郎总督协理防务,练兵扩兵乃当务之急。然练兵为何?非仅为守港,更为有朝一日能主动出击,消除威胁!本官稍后便会将一份关于整军备武、以及未来对琉球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初步方略送至侍郎处。此方略仅供侍郎参酌,一切自然以侍郎统筹决断为主。此外,我港水师将领俞咨皋等人,久历海疆,熟悉敌情,皆可听候侍郎调遣,以供咨询差派。”

这一手极为高明。

既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给出了行动方向,又在具体执行上完全尊重张居正的职权——将计划和人才“送”到你面前,用不用、怎么用,是你张居正的责任,但我陈恪的态度和支持已经清晰无比。

你若采纳,便是按我的战略思路走;你若不采纳,将来海疆再出事,你便难辞其咎。

张居正何等人物,立刻洞悉了陈恪的阳谋。

他心中瞬间权衡利弊:陈恪所指出的琉球问题,很可能是真的,且确实是关键。

以此为由头推动扩军练兵,名正言顺,阻力大减。

而陈恪主动交出的计划和将领,看似放权,实则是将他张居正绑上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