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种师道与种师中按照贺烽的指示,安排南朝使团“参观”了河东镇朔军的各处防线,屯田营地以及匠作工坊,

在军寨中,周胤和郑怀仁看到了枕戈待旦,士气高昂的镇朔军士卒,以及那些保养精良,寒光闪闪的床弩,炮车等重型器械,

在屯田营地,他们看到了数万军民在军官的组织下,热火朝天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秩序井然,效率极高,完全是一派以战养战,长期经营的架势,

在匠作工坊,更是让使团大开眼界,高大的水力锻锤轰隆作响,批量打造着兵甲,

工匠们分工明确,制作弓弩,箭矢,铠甲,质量上乘,产量惊人,郑怀仁尤其注意到,镇朔军似乎还在尝试制造一种新型的火器,虽未见成品,但那严密的工艺流程和投入的资源,已让他心惊肉跳,

这一切,都无声地宣告着镇朔军不仅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更具备了深厚的战争潜力和稳固的后勤基础,绝非那种流动作战,捞一把就走的武装,

这一日,种师中更是“兴致勃勃”地邀请使团观摩了一场小型演武,

校场之上,千名镇朔军步兵演练阵型变化,如臂使指,动若山移,五百狼骑表演骑射突击,来去如风,箭无虚发,最后,甚至有一队重甲陷阵营士卒,演示了对抗骑兵冲锋的战术,那如同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和凌厉的反击,让观者无不色变,

郑怀仁看得手心冒汗,他久在枢密院,深知兵事,眼前这支军队,其精锐程度,纪律性和装备水平,绝对超过了如今南朝大部分的禁军,甚至比当年鼎盛时期的西军犹有过之!

“如何?郑承旨,我镇朔儿郎,可还入眼?”

种师中豪迈地笑道,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和挑衅,

郑怀仁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镇朔军兵强马壮,名不虚传,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