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屋吧。”师傅道:“外屋,光线好。”
“行。”国增将外屋,那张吃饭的旧桌子,挪到了烧火做饭的灶台旁,又将椅子,放在屋子的正中央。秀峦找来了一块小棉被,将整个椅子都包裹住。接着,在棉被上,又铺了层红红的小毯子。
国增将孩子抱出了屋,放在椅子上,对着师傅问:“坐这,行吗?”
“行。”师傅举起相机,站在不远的门口处,对准孩子,冲着孩子道:“来,看这啦,看这啦。”
孩子摇摇晃晃,一个跟头,差点栽下去,幸好被国增,一把接住:“不行啊,太小,坐不稳啊。”
“也是,得倚着点。”师傅收起相机:“要不然,照出来的相片,孩子也是歪的。”
国增看了看椅子的后面:“有了。”说完,便让秀峦扶着孩子,自己则蹲在椅子后面,两只胳膊,从椅子后面伸出来,隔着毯子,抓着孩子的腰,将孩子稳定好:“前面,能看到我吗?”
“看不到。”照相师傅笑了:“还得是你们文化人,有办法,这下,孩子就坐稳当了。”
“那就照吧。”国增的眼前,黑洞洞的,被椅子和被子,挡住了一切。但两只手能感觉到,儿子那软绵绵的小身子。
“来,看这,看这。”照相师傅逗着孩子:“来来来,看这,看这,一二三。”
咔嚓一声,相机发出一道亮光,孩子被突如其来的闪光灯,像是吓了一跳,瞪着眼睛,看向了灶台旁,放风箱的洞窝子。因为洞窝子不大,只能容得下,一个吹风的风箱,村里人,管这叫燕窝子。
时间定格,一百天的刘海旭。他穿着鲜艳的红肚兜,脖子上挂着一串,明晃晃,叮当当的长命百岁锁。握紧拳头的小手上,戴着银手镯。两只张开的小脚丫上,也各自有一个银脚镯。
两腿张开的中间裆里,刚好露出雪白的小鸡鸡。
看这孩子的眼睛,虎视眈眈的,像是要跟谁打架似的。
几天后,在村支书刘文珍,村长刘文坡,村委会会计孙吉祥,以及刘国新等人见证下。在国松爸爸,刘文起家的老房子里,文信和文起二人,签了买卖房屋的文书。
买卖双方,以及见证人,都纷纷按了手印。公元一九九二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文信购得了四间土房。文信和国增商量好了,这房子,先给你们两口子住,将来,也是你们的,但没分家前,房子还算这一大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