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必要,何必浪费口舌,还显得自己很蠢,连这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吗?
赵公平自然不是那种蠢物,大师伯一说来意,立马化作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童子,恭恭敬敬的跟在太清老子身后。
见到赵公平如此姿态,太清老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个兄弟收的这些弟子,他确实更看重这青云子赵公平一些,为人机灵只是小道,关键是心思澄澈,待人以诚,更兼向道之心弥坚。
通天门下,其他弟子资质悟性也不错,但潜力其实一眼可见,赵公明做不来懂事的童子,龟灵、云霄等俱是女弟子,也不方便一路带着。
至于元始门下,虽然个个皆是福德真仙,但颇有眼高于顶的架势,傲气难藏,跟二弟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哪里适合做他的童子。
昆仑山上,看起来近二十名二代弟子,可选的、合眼缘的,也就这青云子赵公平了。
见大师伯一路沉思,少有言语,赵公平跟随侍奉,也不多言,一切听从吩咐。
太清老子带着师侄青云子,下了昆仑山,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的赶着路。
一路上,也不纠结什么方向,更没有目的地之说,只是任凭座下青牛随意行动。
赵公平跟着做些什么呢?伺候人当然不需要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大家都能猜到的。
没错,就是牵牛。
赵公平,青云道君,上清通天最喜爱的弟子,堂堂大罗金仙境界的高手,现在是一名光荣的牵牛童子。
赵公平会有怨言吗?肯定没有啦!
一路上,跟着大师伯走过千山万水,结识各处人物,不时问惑解疑,日子不胜逍遥,道悟一日千里。
有太清老子一路不吝指点,赵公平未来大道不说一路坦途,确实少了许多暗礁。
就这样,慢慢悠悠的走着,无边无涯的逛着,太清老子身上的道韵愈发高深莫测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太极生两仪,两仪四象循……
太清老子的道几乎圆满了,现在就差关键的契机,就可以立地成圣了。
跟着太清老子,受着太清大道的熏陶,赵公平对大罗金仙的感悟理解也更进一步,同时对未来的斩三尸也有了模糊的规划。
感受到赵公平的进步,太清老子摸着胡子,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老子又看了看座下青牛,微微摇了摇头,真是一个铁憨憨,完全只知道吃,将来是难有大成就了。
不再去想这些,太清老子骑着青牛,带着赵公平继续走着。
穿过流沙,涉过大漠,不意来到了西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