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另一种人生(85)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却也谁都不敢乱说。

自从大明战败之后,皇帝的脾气变成愈发暴戾无常。

以前对官员开刀,基本上都是查到这人犯了重罪,以及触及皇帝逆鳞,才重拳出击。

现在稍微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皇帝二话不说,直接拖下去杖杀。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养子兼亲外甥,又是开国元勋,地位非同一般。

见一众大臣看过来李文忠拗不过,只好硬着头皮开口:“老百姓只会埋头种地,所谓官逼民反,若不是当地的官员不做人,老百姓又怎么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对抗朝廷?臣以为,应派遣钦差大臣前往调查,对渎职、怠政的官员严惩不贷。”

这话一出,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

作为真正底层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老百姓的愿望很朴素,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无非是为了‘温饱’二字而已。

这会子出现民变暴动,必然是被上面压迫得太厉害,活都活不了了,方才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不过,朱元璋没有想到,此事是因为官员失去商人这个钱袋子造成的,而是归结为大虞女帝之前的算计。

大虞女帝之前利用南方地区几十年难遇的洪灾,挖走了江南数百万精壮的劳动力。

劳动力严重短缺,要种的地却没有变,官员又紧盯着税收。

现在的江南地区农民,一人要种三四个人的地,自然不堪重负,引起了民变暴动。

朱元璋小农思维,想当然这么认为。

殊不知,江南劳动力的短缺,对于农民来说不是坏事,而是重大利好。

这个时代的土地,其实与商品一样,供应少价格高,物以稀为贵。

反过来,要是供大于求,就会变成完全的买方市场。

现在江南地区能种地的青壮劳动力少了,地主名下的土地就如同微信朋友圈里宣传的‘某某水果滞销’。

那么多土地摆在面前,种谁的不是种?

之前是没得选,现在有那么多可以选,自然要找租金最低的地主来耕种。

沉默半晌,朱元璋咬牙切齿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各地官员既然办不好差事,那还留着做什么?朕会派遣锦衣卫前去调查,若是有人敢捣鬼,朕凌迟他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