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陈洪范

在大小松山,因抵御蒙古部族骚扰入侵屡立战功,在崇祯元年被授予了都督同知之职。

后几经辗转,崇祯四年(1631年)十二月十四日,陈洪范调任镇守居庸、昌平等处地方(明朝皇陵所在地)总兵官,进太子少保、左都督。

后来因崇祯五年,山东登莱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背叛大明,陈洪范在平叛过程中表现欠佳而受“戴罪”处分,乃至有人说他“畏贼如虎”“怯懦已甚”,出言讥讽。

不过虽然此人表现不佳,但孔有德的叛乱毕竟被平息,所以他被免去戴罪,升为太子少傅。

后来在崇祯八年,陈洪范提出平定辽东之策,那就是“用海犁庭”,就是通过大明强大的水师,从海上袭击建奴部队。

此提议受到了崇祯皇帝的赞赏,于是在崇祯九年,崇祯皇帝命他为任沿海总兵官,挂平虏将军印,进太子少师,负责从海上进攻后金建奴的具体事宜。

大明朝廷随即抽调大明各镇水师,积极联络藩属国朝鲜,准备前后夹击后金建奴。

朝鲜国王李倧本来就与不断扩张的建奴交恶,听闻大明与他有联合之意,大喜过望,派重臣李敏求,隆重的前来接待所谓的“天朝上使”陈洪范!

没曾想朝鲜派出的使臣,从四月等到了八月,都没有见到这位天朝上使——陈洪范的影子,万般无奈之下,朝鲜国迎接官员,只得前去迎接敕使登莱道监军黄孙茂。

几个月后,转过年,朝鲜就爆发了“丙子胡乱”,满清率军开始攻打朝鲜。身负联络朝鲜之责的陈洪范,竟然足足有半年时间都没有联络过朝鲜,既不与朝鲜商议出兵事宜,也不向大明朝廷禀报朝鲜国最新的消息,很难不让人怀疑此人这时已经和满清勾结上了。

后来兵科给事中凌义渠向崇祯皇帝上疏,请求皇帝下旨,督促在山东登莱驻守的陈洪范和沈世魁,汇报如今朝鲜国的最新情报,崇祯皇帝下旨称:“逆奴窥鲜实耗,沈世魁、陈洪范并未见奏闻,何辞玩泄?着遵旨确侦飞报……不得延诿取咎。”等责备话语,陈洪范这才慢吞吞的出海,又借口说没有吹往朝鲜的方向的季风,磨磨蹭蹭又等了一个月,都三月了,他还在山东登州停滞不前。

随后,面对崇祯皇帝的一再催促,陈洪范索性将从朝鲜逃回来的汉人口供,添油加醋的修改了一番,给崇祯皇帝呈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