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9章 九品初定冠带序,十二转启丹书勋

此时,宗颖出列补充,抛出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成果:“陛下,容臣禀报。随着驿道畅通,各道地理详情亦已汇总至兵部职方司。奉前诏重新勘定划分之天下二十四道舆图,现已全部绘制清晰!山川险隘、州县治所、驿路关口,皆标注详实。新舆图已成,将于今日朝会后,敬呈御览。”

小主,

新绘的、清晰的二十四道舆图,象征着这个新生王朝对其疆域了如指掌,标志着统治秩序的彻底确立。

赵斌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了登基以来最为舒展的笑容,他环视满朝文武,朗声道:“好!春耕有成,是为固本;政务初畅,是为清源;驿道贯通,是为活血;舆图清晰,是为明目;四方靖平,是为安躯。此乃诸卿与朕同心之功!”

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越地传遍大殿:

“然《礼》云:‘孟夏之月,无起土功,无发大众。’农事既毕,当使民以时。着令各路转运使,严饬州县,正当后续安排:一不得擅兴徭役,误了农时;二须谨防虫旱之灾,未雨绸缪;三则督导桑蚕,以裕丝绸。驿路新修更需定期维护,确保永续畅通。这新绘的二十四道舆图,便是朕与诸卿的棋盘,天下苍生,尽在其中,望诸卿助朕,共弈此盛世之局!”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山呼,声震殿瓦。此刻,东方既白,灿烂的晨光恰好透过大殿高窗,璀璨的金光洒满太极殿,照亮了文官轻袍上的绣禽,映亮了武将薄甲上的走兽,更将御座上赵斌的身影勾勒得无比清晰。

一个文武并举、井然有序的新朝气象,在这四月朔的朝会上,已然成型。

赵斌目光温煦地扫过殿内众臣,轻轻抬手示意群臣安静,声音沉稳而透着真诚:“自朕于开封登基以来,先定‘一都四京’之策,以行迁都;后分二十四道,设四院两司,以治民安境。然一人之力有尽,天下之事非朕所能独担。如今诸制初立,万事渐定——若非诸公竭诚辅弼,朕何以成此格局?”

他略作停顿,语气愈发庄重:“这些时日以来,诸卿夙夜在公,恪尽职守。朕皆看在眼中,感念于心。”

话音刚落,殿中已有老臣躬身回应:“陛下言重矣!臣等蒙受圣恩,忝居朝列,为国尽忠本是臣子本分,何敢言苦!”

另一侧几位官员亦齐声应和:“陛下励精图治,臣等敢不竭诚效力!”

“愿随陛下共筑太平,虽劳无悔!

赵斌看着神情激动的群臣,微微摆手,含笑道:“民间素有‘皇帝不差饿兵’之语。如今各院司官制已定,道、州、府、县政令通达,诸位各安其职,理政有时,更兼今岁春耕有成,朕当叙功明赏,并定我大宋官制品阶之式。今日大朝,便行颁制。”

言毕,他目视赵忠,老仆会意,自袖中取出一卷黄绫诏书,稳步上前,立于御阶之侧,朗声宣诵。

“朕绍承鸿业,统理万机,稽古设官,因时立制。仰惟祖宗之朝,官、职、差遣,各有分属。今四院两司之制既行,权责攸叙,宜详品秩,以定禄秩之序。”

“自今以后,文武众僚,仍依寄禄官定其阶次、俸给、章服、资荫诸制,差遣以掌实务,各从其司。寄禄官阶,定为九品二十九阶。文资:正一品为太师、太傅、太保;从一品为少师、少傅、少保。正二品曰特进,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三品为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为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为正奉大夫,正四品下为中奉大夫;从四品上为太中大夫,从四品下为中大夫。正五品为朝奉大夫;从五品上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为朝请大夫。其下依次为诸郎阶,自朝奉郎至将仕郎,各有差次。凡禄俸、衣冠、仪制、舍第,悉依本品。其差遣职事,由吏部类聚注拟,别给告身。”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光启元年四月朔日。”

群臣听闻此言,皆在心中暗自盘算,以己身所任之差遣,对照这新定的寄禄官阶,该领何等品秩、享何等待遇。

武将队列中更是响起一片低语,不少人觉得这些官名太过文雅拗口。有个胆大的声音小声嘀咕道:“牛将军,牛大夫?这称呼好生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