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自此,这成了朱明王朝最隐秘的传统。每当皇帝病重垂危,便有守烛人出现,告知长生烛的秘密,由皇帝自己选择——是安然离世,还是永恒囚禁。
地宫中的“活雕像”越来越多。
他们无法交流,却意识清醒。最初的永乐帝,在这一百多年的囚禁中,早已将毕生反复回忆、反思。他想起自己夺位时的血腥,想起那些被他处死的大臣,想起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想起徐皇后临终时自己却在外征战的遗憾。
最折磨他的是,他能感知到地宫中的一切变化。
他“看”着自己的子孙一个个加入这永恒囚禁,他们初来时眼中的惊恐与后悔,与他当年如出一辙。他“听”着守烛人每日的禀报,得知大明王朝的兴衰起伏,却无能为力。
嘉靖年间,一场地震险些让烛台倾倒,是守烛人奋不顾身扑上去护住烛火,自己却被砸成重伤。那一刻,永乐帝多么希望烛火就此熄灭,结束这无尽的折磨,但他连闭眼都做不到。
万历末年,第十位皇帝即将加入地宫。
就在滴血仪式开始前,年轻的泰昌帝突然问道:“列祖列宗,你们可曾后悔?”
地宫中一片死寂,但新来的守烛人仿佛听到了一声集体叹息。
泰昌帝看着那些栩栩如生却毫无生气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什么。
“朕不愿如此。”他后退一步,“生死有命,何必强求?这哪里是长生,分明是最恶毒的诅咒!”
他转身欲走,地宫中突然刮起一阵阴风,烛火剧烈摇曳。
所有皇帝的眼珠都在疯狂转动,尤其是永乐帝——那不是愤怒,而是赞同。
泰昌帝愣在原地,若有所思。
次日,他颁布旨意:“朕病已笃,天命如此,不敢逆天而行。”
他成为明朝第一位拒绝长生烛的皇帝。
消息传出,地宫中的烛火似乎更加明亮了。守烛人惊讶地发现,永乐帝的眼角,竟有一滴泪水滑落。
泰昌帝驾崩后,继任的天启帝在病重时也拒绝了长生烛。唯有崇祯帝,在明朝将亡时曾考虑过这个选择,但当他来到地宫,看到列祖列宗的惨状后,毅然放弃。
“朕宁可殉国,不愿为囚。”这是他最后的决定。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最后一任守烛人按照祖训,封闭地宫入口,让这个秘密随大明一起埋葬。
但传说,那支长生烛至今仍在某处地下燃烧,烛火中储存着十位皇帝的寿命。他们意识清醒地困在自己不朽的躯壳中,见证着岁月的流逝,等待着烛火熄灭的那一天。
而那把龙椅,依旧矗立在紫禁城中,等待着下一个愿意以永恒自由换取永恒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