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陕北有三宝:黄土地、山药蛋,还有那灾荒年能保命也能要人命的观音土。
这观音土,灰白细腻,捏在手里滑溜溜的,遇着大旱无收的年份,穷人家没了粮,就只得挖它充饥。这东西吃下去肚腹撑得慌,却不消化,吃多了肠子堵结,最后腹胀如鼓,活活憋死。所以有经验的老人会叮嘱晚辈:“掺着野菜吃,一顿不能超过两勺,水要多喝。”
话说延州城外三十里有个李家村,村里有个叫李四的采药人。这人四十出头,精瘦矮小,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他常年钻沟进山,认得百草,晓得哪里长着值钱的药材。村里人说他命硬——爹娘早年在灾荒里吃了太多观音土走了,媳妇也得病死了,就剩他孤零零一个,守着两间破土房和满屋子的草药。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四就背着药篓、扛着药锄进了山。他听说北边悬崖上有珍稀的灵芝,想赶在别人前头采到。不料刚到山脚,天色骤变,乌云压顶,顷刻间大雨倾盆。李四慌忙找地方躲雨,瞧见山坡下有处塌陷的土洞,想也没想就钻了进去。
洞内昏暗,李四擦亮火折子一看,这洞像是新塌出来的,土色深褐,与常见的黄土不同。他伸手摸了摸,触手竟是温润异常,不像泥土,倒像是上好的玉石。更奇的是,这土还散发着一股难以形容的香气,非花非果,闻一下竟觉神清气爽,腹中饥饿感也消了大半。
李四心中一动,想起老一辈人讲过的传说:黄土层最深处藏有一种“神土”,色如琥珀,质若凝脂,闻之有异香,食之可百日不饥,更能治愈百病。莫非自己撞了大运,碰上了这等神物?
他小心翼翼用药锄挖下一小块,约莫指甲盖大小,用油纸包好揣入怀中。雨停后,他顾不上采灵芝,急匆匆下了山。
回村路上,李四碰见了邻居王老憨。这王老憨正蹲在自家门口呻吟,一手捂着肚子——他患胃痛多年,请郎中看了无数次,药吃了不少,总不见好。
“老憨哥,又疼了?”李四停下脚步问道。
王老憨抬头,脸色蜡黄:“老毛病了,疼起来真要命。”
李四犹豫片刻,想起怀中神土,心想正好试试是否真有奇效。便掏出油纸包,掰下米粒大小一点,递给王老憨:“你尝尝这个,我在山里发现的,说不定能治你的病。”
王老憨接过那粒土,疑疑惑惑地放入口中,刚一入口就睁大眼睛:“这、这是什么宝贝?刚入口就化了,满嘴香甜,比我吃过的任何东西都香!”
更神奇的是,不过片刻,王老憨的眉头舒展开来:“怪了,肚子不疼了!李四,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仙药?”
李四心中暗喜,含糊应付几句就回家了。接下来几天,他暗中观察王老憨,见他果然不再犯病,面色也红润了许多,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也不喊饿。
李四这下确信自己得了宝贝。他夜不能寐,思来想去,最终没忍住,又悄悄去了那土洞,挖回一大块神土,藏于家中。
不久,村里张寡妇的独子小栓得了热病,高烧不退,郎中摇头说没救了。李四听说后,偷偷将一点神土混入水中喂给小栓。第二天,小栓竟退烧了,三天后就能下地玩耍。
消息不胫而走,村民纷纷传言李四得了神仙指点,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李四起初还否认,后来见求医问药的人越来越多,索性承认自己得了神土,但隐瞒了地点,只说是一位白胡子老道所赠,数量有限。
从此,李四在村里地位大变。从前只是个不起眼的采药人,如今成了人人敬重的“李半仙”。谁家有人生病,拿点粮食、鸡蛋来换一点神土,无不立见奇效。连邻村的有钱人家也慕名而来,出重金求取神土。
李四渐渐习惯了这种受人尊敬的生活,家中粮仓满了,腰包鼓了,连破旧的土房也翻新成了青砖瓦房。只是他始终守着神土的秘密,从不告诉任何人藏宝地点,每次都是独自进山,取少量回来。
然而,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王老憨。那天他来到李四家,送上一篮子新摘的山枣表示感谢:“李四兄弟,多亏你的神药,我这老胃病再没犯过。这点山枣甜得很,你尝尝。”
李四笑着接过,拿起一颗又大又红的山枣放入口中,咀嚼几下,却皱起眉头:“老憨哥,你这山枣还没熟透吧?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
王老憨一愣:“不可能啊,我刚尝过的,甜得很!”他自己拿了一颗吃,连连点头:“甜,真甜!李四兄弟,你味口出问题了?”
李四又尝了颗,依旧摇头。他不信邪,回屋舀了一勺蜂蜜直接入口,竟也只觉口感粘稠,毫无甜味。他心中一惊,隐约觉得可能与神土有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四的味觉一天天退化。起初只是尝不出甜,后来酸、咸、苦、辣也渐渐消失。不过一个月光景,他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仿佛口中含的都是泥巴。
小主,
更可怕的是,他发现那些用过神土的人,也都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王老憨有一天愁眉苦脸地来找他:“李四兄弟,怪事了,我现在吃啥都没味,连最辣的老姜都尝不出辣味,这可怎么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