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开工前的培训

会议的最后,秦总安排了过了正月十五去浙江德清出差的具体事项。

这次出差为期二十天,同行的有三人,分别是我、高长林以及一位化验员。他们此行的任务是一边生产一边监测数据,确保数据达到客户的要求。

从营东到德清有一千公里的路程,加上路上在服务区吃饭、去厕所的时间,大约需要十个小时。好在三个人可以替换开车,避免了疲劳驾驶的风险。

我的心里泛起一丝涟漪,三十年前去过江南的苏州、杭州、上海,那些地方的记忆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出去走走看看是他最喜欢的活动,毕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处风景育一种情”,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早就听说江南古镇大都在浙江,能一睹那小桥流水、两岸古建筑的风采,想想都让人开心。

窗外的鞭炮声像被风吹散的碎珠,零零星星滚落在寂静的厂区里。

食堂的白炽灯悬在头顶,把桌上三碗元宵照得透亮,热气在冷空气中凝出淡淡的雾,我、研发员小李和工作员高长林都没动筷子。

今天是正月十五,往年这时候,我该和家人挤在阳台上看烟花,我手里总攥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糖葫芦象征着一家的团圆。

小李的手机在桌角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 “妈妈” 两个字。

他划开接听键,声音立刻放软了八度:“嗯,吃元宵了,食堂煮的,黑芝麻馅的……”

说着往嘴里塞了一个,滚烫的芝麻馅烫得他龇牙咧嘴,却还是硬撑着:“比家里的还甜呢…… 灯展?明年,明年一定带您去看最亮的那组灯……”

挂了电话,他对着空碗发愣,我知道他又想起去年带母亲去灯会的事 —— 那天母亲举着兔子灯,像个孩子似的追着打灯谜的队伍跑,他手里那串草莓糖葫芦,到散场时还剩大半串,草莓被冻得通红,像母亲眼角的笑纹。

高长林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裹着三串山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上去村口小卖部抢的,” 他咧开嘴笑,露出两排被烟渍染黄的牙,“给娃带的,这下带不走了,咱仨分了吧。” 他给我们每人递了一串,自己拿起剩下的那串,咬了一口,糖壳碎裂的脆响在寂静的食堂里格外清晰。

“俺家那小子,就盼着这口,” 他含混不清地说,“去年这时节,他攥着糖葫芦在巷口等我,灯笼举得老高,冻得鼻涕直流,愣是等了俩钟头……”

说到这儿,他突然停住了,低头用粗糙的拇指摩挲着糖葫芦上的糖霜,那双手常年握着扳手,布满老茧和裂口,此刻却温柔得像在抚摸孩子的脸蛋。

我摸出包里的红纸和剪刀,这是出门时带上的,心想 “万一能扎个灯笼呢”。“来,咱也凑个热闹。” 我把红纸裁成三块,分给小李和高长林。

小李手巧,折折叠叠就扎出个方方正正的灯笼,高长林笨手笨脚的,剪出来的灯笼歪歪扭扭,倒像个咧嘴笑的娃娃。

我们找了根筷子当灯杆,把手机手电筒打开塞进去,三个简易灯笼在桌上明明灭灭,倒比城里的彩灯更让人心里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