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开工前的培训

高长林突然一拍大腿:“我出个灯谜!” 他清了清嗓子,“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 —— 打一动物。”

小李皱着眉琢磨,我抢先答:“青蛙!” 高长林哈哈大笑,把自己那串糖葫芦塞给我:“中!这串归你了!”

窗外的鞭炮声又密集起来,远处的天空炸开一朵硕大的烟花,把食堂的窗户照得亮如白昼。

我们举着自制的灯笼,啃着有点发蔫的糖葫芦,忽然觉得这个正月十五也没那么难熬。

小李说:“等项目结了题,咱仨去灯会补上,我请你们吃糖葫芦,要最大最甜的那种。” 高长林连连点头:“再给俺家娃带两串,让他知道他爹在外面也没亏着嘴。”

收拾碗筷时,我看见小李把剩下的元宵打包放进饭盒,说明天路上吃。

高长林则把那盏歪扭扭的纸灯笼仔细叠好,放进工具箱:“带回去给妈看看,她儿也会扎灯笼。”

我把那串没吃完的糖葫芦揣进兜里,糖霜化了点,黏糊糊地沾在塑料袋上,倒像把刚才的笑声都裹在了里面。

明天一早就要出发,但这个有山楂甜、灯笼暖的夜晚,会像高长林口袋里那串没送出去的糖葫芦,牢牢黏在记忆里。

或许团圆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挤在自家的屋檐下,有时候,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分一串糖葫芦,扎三个歪歪扭扭的灯笼,也是一种踏实的暖。

伙房里准备了几个小菜,算是过了一个团圆节。过节期间大肉大鱼吃多了,难免有些腻,我便准备了几个清爽的小菜和元宵。

一个白菜拌海蜇皮,清脆爽口,海蜇的鲜与白菜的嫩在舌尖碰撞;

一个油炸花生米,金黄酥脆,咸香入味,是下酒的绝佳搭档;

一个香菇炒油菜,香菇的醇厚与油菜的清香相互融合,口感丰富;

还有一个鸡蛋炒韭菜,鸡蛋的嫩滑与韭菜的辛辣相得益彰,开胃又下饭。

三个人打开一瓶当地的军马酒,酒香醇厚,弥漫在空气中。

产业园里静悄悄的,只有路灯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远处,稀稀拉拉的烟花划破长空,五颜六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夜空,又迅速消逝,没有一点节日应有的热闹气氛。

“三年疫情,像一场无声的雨,浇淡了节日的喧嚣,却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平凡的相聚。” 我不禁感慨道。

三人喝完酒,收拾利索便各自去睡觉了,养足精神,准备迎接明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