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社会关注,提升地位

“香而不腻,回甘持久。”他说,“这茶,确实不同。”

教书先生仍板着脸:“可你一介农妇,如何统领这般事务?”

“粮能养命,花也能疗心。”我放下册子,看着他,“种田靠的是手,不是身份。谁用心,谁就能收成。”

他没再说话,只低头又喝了一口茶。

日头升到正中时,镇上传来童谣声。几个孩子在街巷跑着,嘴里唱着:“云家娘子种玫瑰,一盒一码查得清,王大人亲笔写贺信,耕艺双馨天下闻。”

林婶听着笑了:“这词编得快,比我们编竹篮还利索。”

我正要回应,李商人伙计急匆匆赶来,手里攥着一张单子。“府城八家铺子要提前下单,三千盒加急,十日内交货。”

顾柏舟立刻翻开排产表。“现在加工组三班倒,最多撑一千五百盒。烘干机已经连轴转了。”

“那就扩协作。”我起身走到墙边,拿起炭笔在木板上画出进度图,“把各村任务完成率标出来,谁做得好,谁优先接单。”

我在板上写下三行字:李家屯老吴,防虫配方通过审核;孙家洼李大柱,竹架晾晒法试用成功;本村刘三,滴灌改良增产一成。

“这些都不是我想到的。”我对众人说,“是大家一点一点试出来的。”

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纸,贴在木板中央,写下“农创公示榜”五个大字。下面列出三项成果,每一项都注明献策者姓名与村落。

“从今往后,凡上榜者,可优先加入加工组,享有分红权。”我说,“‘悦农协作团’正式成立。”

厅内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翻出旧笔记,有人互相打听别村的法子,还有人当场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说是自家祖传的堆肥诀窍,想试试能不能用。

林婶拉着我说:“老吴知道上榜了,一大早就扛着锄头来田里,说要亲自看着那半亩菜苗。”

张嫂也笑:“刘三昨夜改了三回滴灌孔,就怕数据不够硬气。”

我看着满屋人影晃动,声音此起彼伏,忽然觉得肩上沉了些,也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