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三遍是为了确保泥沙和虫卵彻底清除。体温是因为活禽必须确认健康状态才能宰杀。这不是小题大做,是底线。”
顾柏舟抬头,“那要是下雨天呢?菜湿了怎么办?”
“那就不能用。”我说,“视觉新鲜度也是品质的一部分。淋过雨的菜,就算没坏,也不能上桌。”
陈砚记下,“需要备用库存。”
“我已经准备了。”我说,“明天试餐,所有食材提前两小时验收,不合格的直接退回。”
顾柏舟站起来,“我去看看厨房。”
我也起身,“一起去。”
厨房后院,几个临时帮忙的村民正在收拾灶台。有人拿着抹布擦锅,有人搬筐。
我走到清洗区,打开水龙头,试了水流大小。“这里要改。”我说,“三个池子必须分开使用,第一个去泥,第二个冲水,第三个泡盐水。每个池子贴标签,专人专岗。”
一个婶子抬头,“还得专门派人守着?”
“是。”我说,“每批菜洗完,负责人要签字。下一环节的人检查签名才能接手。”
她嘟囔一句,“比种地还讲究。”
我没反驳,转身走到灶台前,拿起一把青菜,“来,我做个示范。”
我把菜一片片摊开,放在灯下照,“你们看,叶子有没有虫眼?根部有没有烂斑?摘的时候就像挑孩子的衣服,破一点都不能要。”
她们围过来。
我又拿锅演示,“炒菜火要旺,油要热,翻锅要快。每一勺盐都要称量,不能凭感觉。温度不够,杀菌不彻底;火太大,营养又流失。”
有人点头,“原来是这样。”
“以后每天开工前,我都来教一段。”我说,“不求你们一次记住,但必须知道标准是什么。”
陈砚在旁边记录,“建议实行双人复核制。比如杀鸡,一个人宰杀,另一个人检查内脏和体温,两人一起签字。”
“行。”我说,“系统也有任务打卡功能。每个人完成一步,就在面板上确认。后台能查时间、查人、查流程。”
小主,
顾柏舟站在门口,“这么一弄,倒是清楚多了。”
“清楚了,才不会乱。”我说,“明天试餐,所有人按手册来。我亲自抽查三道菜的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