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前,视频上传到系统社交平台,并推送到本地商盟公告栏和几个养老相关的讯道群组。
下午,我坐在书房查看数据。观看次数五百一十二,评论三十七条。
第一条留言写着:“看着像真的,但谁知道是不是摆拍?”
第二条说:“我家阿爷吞咽困难,这饭真能管用?”
我没有回复,而是调出预约名单,发现新增了八个家庭登记信息。
晚上,我决定试一场直播。
我让顾柏舟把镜头移到厨房中央,打开实时传输功能。系统提示:当前观众三人。
我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一个空陶盒。
“现在开始,我们现场制作一份长者专用餐。”我说,“主食是七彩麦粉加白玉薯泥压制的软饼,蔬菜是紫棱菜熬成的浓泥,汤是黄豆与山药慢炖的清汤,低盐无油。”
弹幕慢慢多了起来。
有人问:“这真是现做的?”
我当着镜头把食材一一摆出来,从磨粉到压饼,全程操作。做到一半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林婶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碗没吃完的餐盒。
“我来帮你说话。”她说,“我家婆婆上个月还能坐起来吃饭,这几天精神好多了,早上喝了你们的汤,居然说了句‘饿了’。”
她站在我旁边,对着镜头讲起婆婆的变化。吃了几天后睡眠好了,胃口开了,连大夫都说营养跟上了。
直播间人数涨到一百三十。
我顺势说:“今天前五十名登记的家庭,免费送一套体验盒。明天安排配送。”
系统自动推送消息后,两小时内,登记数量达到四十七户。
后台关注度曲线终于动了。不再是平线,而是缓缓向上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