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我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捏着一把米。阳光照在米粒上,能看清每一颗的纹路。
李商人昨晚问的话还在耳边。我们这样硬撑,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不需要再想答案了。答案就在这把米里。
顾柏舟从田头走过来,裤脚沾着湿泥。他看了我一眼,没说话,站到旁边等着。
“今天开始,换新法子种。”我说,“每一块地都要记数据,浇水、施肥、温度,一样都不能少。”
他点头。“你说了算。”
我转身进屋,打开系统界面。智能灌溉器启动,生长监测仪也开启。我在试验田划出三亩地,喷洒有机营养液。这东西是上次完成任务得的奖励,能提升作物品质。
中午前,我把工人们叫到田边。系统投影出一张图,上面有温度、湿度和生长周期的标记。
“以后就这样种。”我指着图说,“每天记录,谁负责哪块地,出了问题找谁。”
有人皱眉。“这么细,累人。”
“我知道。”我说,“但我们现在不光是在种地,是在证明一件事——我们的米,经得起查。”
没人再说话。
顾柏舟接过登记本,当场写下第一行字:东区一号田,灌溉时间辰时三刻,水量适中,无异常。
下午,李商人收拾包袱准备出门。
“我去见几个老主顾。”他说,“带点新米去。”
我递给他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刚收的一批米。“别多解释。只说一句话:这是新的,你尝了再说。”
他接过袋子,揣进怀里。“要是他们还不信呢?”
“那就让他们亲眼来看。”我说,“我们不怕看。”
他点点头,走了。
第二天一早,顾柏舟拿着巡查本回来。上面写着昨夜各区块的数据,有一处滴灌管漏水,已经修好。
“都按规矩来。”他说,“没人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