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峰会彩排应对与专家考察核验

下午一点,苏晚赶到工地时,顾沉舟正蹲在地下室防水施工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每一页都有施工员、监理、第三方检测员的三方签字,附着现场照片和检测数据,最新一页记录着“7月8日,粘结强度测试1.7N/mm,合格”。

“专家团大概半小时到,重点看三个地方:防水施工的现场检测、光伏幕墙的实时发电、核心筒的混凝土回弹数据。”顾沉舟站起身,帮苏晚拂掉肩上的灰尘,“我让李工准备了便携式回弹仪,等下可以现场演示检测,更有说服力。”

苏晚点头,走到光伏幕墙安装区——工人们正在调试实时数据屏,屏幕上跳动着“实时发电量283W/㎡,累计发电量1256kWh”的字样,旁边的小屏幕显示着每一块板的电压、电流数据,没有任何异常。“接线端子都检查过了吗?”她蹲下身,查看最下方一块板的接线盒,“之前发现过松动的情况,别再出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都查了!”安装队的张工递过检测记录,“每一个端子都用扭矩扳手拧到规定力矩,还贴了‘已检查’的标签,不会松动。”

下午两点,专家团的车抵达工地。为首的是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中心的刘主任,他曾参与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项目的细节要求极高。“刘主任,欢迎您!”顾沉舟迎上去,递过项目手册,“我们先去地下室看防水施工,正好能现场做粘结强度测试。”

地下室里,李工已经准备好测试设备。刘主任蹲下身,看着工人用取样器从防水卷材上取下100mm×200mm的试样,固定在粘结强度测试仪上——屏幕上的数值逐渐上升,最终停在“1.75N/mm”。“不错,超过1.5N/mm的标准,而且离散性小,说明施工质量很稳定。”刘主任点头,又翻看验收记录,“每一道工序都有三方签字,隐蔽工程就该这么做,避免后期出问题找不到责任方。”

苏晚补充道:“我们还在卷材搭接缝的位置,预埋了‘渗漏传感器’,一旦有渗水,会立刻向手机发警报,后期运维也能实时监控。”她拿出手机,展示传感器的后台数据,“目前所有传感器的数值都是‘0’,没有任何渗漏迹象。”

离开地下室,专家团来到光伏幕墙安装区。刘主任抬头看着阳光下泛着光泽的面板,指着实时数据屏问:“这个发电量是实时的吗?能不能调出发电曲线,看看昼夜变化?”

张工立刻操作屏幕,调出近三天的发电曲线图——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发电量稳定在280-290W/㎡,傍晚和清晨因日照不足,逐渐降至50W/㎡以下,曲线平滑,没有异常波动。“是实时数据,和市气象局的日照数据完全吻合。”张工解释道,“我们还接入了电网的调度系统,多余的电可以并网,不会浪费。”

刘主任刚要开口,突然注意到最东侧一块光伏板的接线盒——标签有点歪斜,边缘似乎有细微的缝隙。“那个接线盒是不是被动过?”他指着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严肃。

苏晚心里一紧,立刻让张工拿来工具,小心拆开接线盒——里面的接线端子确实有轻微松动,是上午安装时工人没拧到位。“抱歉,是我们的检查有疏漏!”苏晚立刻让工人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又用密封胶填补缝隙,“我们现在就重新检查所有接线盒,确保没有类似问题。”

刘主任看着工人熟练地操作,脸色缓和下来:“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说明你们的现场管理很到位——光伏幕墙的接线是关键,松动不仅影响发电量,还可能产生电弧,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