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万国博览:浦江岸边的盛宴

二零一零年五月,春末夏初的上海。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气息,那不是梅雨季来临前的潮湿粘腻,也不是都市惯有的浮躁喧嚣,而是一种被无限拉紧的、混合着巨大期待、国际性喧嚣与某种历史性自豪感的炽热张力。这股张力,以黄浦江为轴心,向整个城市,乃至整个中国辐射开来。

林向洋一家,正是在这股张力达到顶点的时刻,踏上了这片已然化身为巨大舞台的土地。

过去的几个月,如同在漆黑的矿道里匍匐前行。靠着那些零敲碎打的边缘订单和近乎卑微的恳求,公司那口气总算吊住了,没有彻底咽下。银行三个月的展期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着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他在财经新闻里看到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的消息时,那个在188节末尾萌生的念头变得更加清晰——必须来亲眼看看。这不仅是为了兑现带家人散心的承诺,缓解陈静和小林帆因家道剧变而承受的压力,更是他作为商人,在寒冬中试图寻找一丝暖源、一缕火种的本能。

“爸爸,我们真的能看到会唱歌的机器人吗?”火车刚刚停靠上海站,林帆就迫不及待地从卧铺上跳下来,仰着头,眼睛亮晶晶地问。小家伙已经快十岁,经历了家庭从富裕到拮据的突变,似乎一下子懂事了不少,但孩童的天性终究难以完全压抑,对这次期待已久的旅行,充满了各种从电视和同学那里听来的奇幻想像。

“能,肯定能!”林向洋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努力让自己的笑容显得轻松而肯定。他提起简单的行李,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想去牵陈静,却发现妻子正望着车窗外汹涌的人流出神。

站台上,广播里用中英文交替播放着引导信息,巨大的世博会宣传海报无处不在——那个鲜红的、寓意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馆形象,冲击着每一个抵达者的视觉。人流如开闸的洪水,其中夹杂着大量戴着统一帽子、挥舞着小旗的旅行团,各种方言、外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国际化的喧哗。

“走吧。”陈静收回目光,轻轻挽住林向洋的胳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这里……真热闹。” 这热闹,与他们那间冷清的小办公室,与他们为了几卷电线价格和人磨破嘴皮子的五金市场,仿佛是两个世界。

出了车站,打车更是成了一场艰苦的战役。等待出租车的长队蜿蜒曲折,几乎看不到头。

“去浦东,世博园附近。”好不容易排到,林向洋拉开车门,对司机说道。

司机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上海老师傅,脸膛微黑,精神头十足,一口带着浓重沪语口音的普通话:“好嘞!世博园是吧?这几天全是去那边的!爆满!”

车子汇入车流,缓慢地向浦东方向移动。道路两旁,精心布置的花卉景观、悬挂的万国旗、世博吉祥物“海宝”的蓝色形象随处可见,整个城市像是精心梳妆打扮过,准备迎接一场空前的盛会。

“师傅,这几天生意好吧?”林向洋随口搭话,目光却贪婪地捕捉着窗外飞速掠过的、与他的城市迥异的现代化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