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静默留声

沈渊的笔记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专案组内部激起了层层思维的涟漪。“降格派”、“世界调律”、“基盘噪波”……这些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却又隐隐指向某种未知物理规律的概念,挑战着每个人的认知底线。案件的性质,已从刑事追查滑向了某种科学与玄学交织的未知领域。

陆时没有急于行动,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些信息,并重新评估所有线索。他将沈渊的笔记复印件分发给核心成员,要求大家暂时抛开固有思维,从“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角度出发,进行头脑风暴。

“如果现实真的有一个‘基盘’,而‘噪波’是维持其活力的必要因素,”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一位平时极度理性的工程师,揉着太阳穴艰难地说道,“那么‘降格派’试图消除噪波,就相当于给一个活物持续注射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短期内看似平稳,长期必然导致机能萎缩甚至死亡。”

“而他们自称是在‘拯救’,”老张接口,语气带着讥讽,“防止世界回归‘混沌’?这个‘混沌’在他们看来是毁灭,但也许……是另一种形态的新生?或者就像沈渊说的,他们只是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想要一个绝对‘安全’但也绝对‘死寂’的世界。”

“那个地下老者,”陆时敲了敲桌面,将讨论拉回现实,“他是‘降格派’的核心执行者。他使用的技术,那些生物金属藤蔓,显然不是顾永年能掌握的。顾永年可能提供了资金、现代科技支持和城市这个‘实验场’,而老者提供了……核心知识和古老的技术遗产。”

“我们必须找到这个古老技术的源头。”陆时总结道,“沈渊提到‘真正的渡鸦或在彼等之外’,这暗示可能存在对立面,或者更古老的正统。找到他们,也许能了解更多关于‘基盘’和‘调律’的真相,甚至找到对抗‘降格派’的方法。”

调查方向再次调整。一部分力量继续追查赵伟和“降格派”可能残留的据点;另一部分力量,则转向了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有与“渡鸦”符号相关、但行为模式与“降格派”迥异的古老传说、神秘结社记录的梳理。这无异于学术研究,但警方必须尝试。

几天后,对沈渊社会关系的深度挖掘带来了转机。调查员发现,沈渊在去世前一年,曾与一位旅居海外的华裔物理学家谢远有过频繁的邮件往来。邮件内容多涉及“宏观量子效应”、“自发对称性破缺”与“集体意识场”等前沿话题,谢远似乎对沈渊收集的民俗传说很感兴趣,认为其中可能隐藏着被忽略的自然哲学智慧。

谢远,国际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以思维大胆、涉猎广泛着称,近年来较少发表公开论文,据说在进行一些非常私人的研究。

陆时立刻通过官方渠道,尝试与谢远取得联系。起初并不顺利,谢远的助手以“教授专注于研究,不便打扰”为由婉拒。直到陆时提到了“渡鸦社”、“基盘噪波”和沈渊的名字,谢远才亲自回复了一封简短的邮件,同意进行一次绝对保密的视频通话。

视频接通,屏幕上的谢远看起来六十多岁,头发灰白,但眼神锐利,充满智慧的光芒。他所在的背景像是一个私人图书馆,堆满了书籍和手稿。

“陆警官,沈兄的笔记,你们看到了。”谢远开门见山,没有寒暄,“他走得可惜,他触碰到了真相的边缘,却也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