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声音带着熟悉的焦虑和无法理解的长吁短叹。
诗婉宁默默听完,没有回复,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把杆上。
胸口像是堵了一团湿棉花,闷得发慌。
这样的对话,这几年重复了太多次。
从她执意报考音乐学院研究生开始,与父母的裂痕就越来越大。
在那个闭塞的农村老家,她苦读考上大学已是“异类”,继续读研钻研“不实用”的舞蹈,更是被视为不切实际、不懂事。
父母无法理解她的梦想和坚持,只觉得她在浪费青春,给家里增加负担。
每次通话,几乎都以不欢而散告终。
她已经快三年没有回家了。
不是不想念,是害怕那种被亲情绑架、被落后观念窒息的无力感。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初夏的夜风带着微凉的草木气息涌入。楼下,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那里有无数个像她一样怀揣梦想、奋力挣扎的年轻人。
她看到对面宿舍楼里,有同班的女生正在手机镜头前直播,穿着可爱的服装,唱着流行的歌曲,屏幕上的礼物特效不断闪烁。
那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更快,更直接,似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系里确实有不少同学,甚至一些专业不错的,都纷纷签约了公会,走上了直播带货或者网红舞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