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群英汇聚京师(2)

一位身着半旧青衫、气质儒雅的年轻人上前,恭敬递上文书:“学生赵士祯,浙江宁波府人,保人为府学教谕陈公。”

书吏查验无误,递出腰牌时难得地多说了一句:“瞧你像个读书人,也来考武举?去那边领饭食票,吃饱些,后面考核耗力气。”

紧接着的是一位身形挺拔、举止干练的青年,他立正躬身,呈上文书:“海军学堂第一期,福州林默,保人为学堂总办魏大人。”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沉静的纪律性。

书吏听到“海军学堂”四字,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查验得格外仔细,随后双手将腰牌递过,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两分敬重:“原来是海军学堂的俊杰,失敬。请至东侧专设窗口,那里有人接待。”

队伍继续前进。一位衣着华贵、眉宇间带着傲气的勋贵子弟递上文书:“南京魏国公府,徐胤爵。”他等着书吏露出谄媚或惊讶。

书吏却只是如常接过,一丝不苟地核对,然后公事公办地将腰牌推出:“下一个!”

徐胤爵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于这份平淡,捏着腰牌悻悻走开。

终于,轮到一位面容白皙、略显拘谨的年轻人,他低声递上文书:“湖广襄阳府,朱常汐。”书吏接过,翻开一看,“襄靖王庶孙”几字映入眼帘。他猛地抬起头,脸上第一次露出无法掩饰的惊愕,甚至下意识地想要起身,但立刻又稳住了,只是声音压低了些,带着难以置信的确认:“您……您真是……”

朱常汐连忙示意他噤声,眼神恳切。书吏深吸一口气,迅速恢复了公事公办的表情,但动作明显更加谨慎,几乎是双手捧着将腰牌递还,低声道:“殿下……您请拿好,按指引行事即可。”整个过程虽快,但那瞬间的失态与后来的加倍恭敬,却让附近几个眼尖的武生看得分明。

通过核验后,他们被明确告知:此次武举,所有参考学子,必须统一入住朝廷准备的营房,严禁携带任何随从、仆役!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考资格! 此举旨在确保公平,防止作弊,并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