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朝堂论道,以人情定辽之生死

她的话掷地有声,殿中瞬间鸦雀无声。百官们面面相觑,显然被她这番大胆的言论所震惊。连符太后也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而辽国之‘生’,在于‘留地不留暴,安民不安逆’。”萧绰的声音愈发沉稳,“臣妾恳请与大周巩固盟约,永不相负。联军北伐,只诛耶律璟及其党羽,将耶律家族逐出皇宫,罪大恶极者依法处死,其余胁从者既往不咎。之后,拆分辽国疆域,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周,让汉人百姓重归中原怀抱;契丹族退回草原故地,休养生息;渤海、奚等族各自自治,互不侵扰。如此,各族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天下方能长治久安——这便是辽国之‘生’,是国泰民安、各族和睦之生。”

这番话一出,殿中顿时炸开了锅。有大臣当即反对:“萧后此言差矣!辽国与我大周世代为敌,如今正是一举灭之的良机,岂能放虎归山?若让契丹族退回草原,日后卷土重来,岂不是养虎为患?”

“是啊!”另一位武将附和道,“打打杀杀这么多年,牺牲了多少将士性命,如今不乘胜追击,反而要和谈拆分,实在难以服众!”

萧绰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等待百官议论稍歇,才缓缓开口:“各位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各位大人可曾想过,征战多年,大周将士难道不累吗?中原百姓难道不想安宁吗?项羽当年何等勇猛,破釜沉舟,百战百胜,可最终为何兵败乌江?只因他只懂打杀,不懂人心。”

她目光转向符太后与柴宗训,一字一句道:“臣妾曾听过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治国理政,与江湖处世,实则同理。打打杀杀只能逞一时之快,却不能长久立足。耶律璟之所以众叛亲离,便是因为他漠视人情,滥杀无辜;而大周之所以国泰民安,正是因为太后与陛下体恤民心,懂得人情世故。”

小主,

“当年臣妾南逃,走投无路之际,是大周伸出援手,送来粮草军械,派来御医药材。”萧绰的声音带着一丝动容,“符太后的手书,臣妾至今珍藏,‘保重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份雪中送炭的人情,臣妾从未敢忘。如今臣妾提出这般构想,既是为了辽国百姓,也是为了报答大周的知遇之恩。”

她提及旧事,符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当年见萧后一介女流,却能在乱世中坚守本心,庇护孤女与旧部,便知你非寻常之人。那份恩情,本是大周对正义的坚守,无需挂怀。”

“太后仁德,臣妾铭感五内。”萧绰深深一揖,“如今,臣妾愿以蓟南城三万精锐为质,与大周签订盟约,永不侵犯。燕云十六州即刻归还,臣妾愿亲赴燕云,安抚百姓,助大周顺利接管。契丹族退回草原后,愿年年朝贡,与大周永结秦晋之好。这一切,皆以人情为基,以诚信为凭。”

韩德让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后,陛下,萧后所言句句肺腑。蓟南城多年推行汉辽通婚、减税休养生息之策,早已深得民心。若能按此构想行事,不仅能避免战火蔓延,更能让大周不费吹灰之力收回燕云十六州,赢得天下各族百姓的拥戴。此乃一举多得之事,还望太后与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