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又看向另一名副将高怀德:“你带人守住西侧城门,抵挡辽军先锋;石守信守东侧;我亲自守南侧,迎战刘继业!告诉所有将士,晋州是我们的根基,退无可退!只要撑到援军抵达,必有生机!”
“喏!”众将齐声应和,转身各自部署。
赵匡胤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三面渐渐逼近的敌军,心中一片沉重。他知道,调亲信驰援不过是缓兵之计,澶州距晋州千里之遥,骑兵至少需五日才能抵达,而辽军的攻势绝不会给他们五日时间。更让他担忧的是,汴梁派来的十万大军究竟身在何处?若符太后真的派了李筠、王彦超等人出兵,为何迟迟不见踪影?
他哪里知道,此刻的李筠正率领四万精兵行至代州外围,却在一处山谷中停了下来。副将不解地问道:“将军,为何不继续前进?再走三十里便是代州,正好趁夜突袭辽军粮草大营。”
李筠勒住马缰,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急什么?辽军早有防备,此时强攻,不过是白白牺牲将士性命。不如先观望几日,看看晋州那边的战况再说。”他顿了顿,低声补充道,“赵匡胤若真能顶住辽军与北汉的夹击,我们再攻代州不迟;若是顶不住……”
副将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李筠本就不服赵匡胤,巴不得他战败,届时自己再趁机夺取军功,在朝中便能压过赵匡胤一头。
而王彦超率领的三万兵马,刚抵达晋州西侧便遭遇了辽军的阻击。辽军虽只有五千兵力,却个个精锐,依托地形顽强抵抗,王彦超几次进攻都未能突破,只能陷入僵持。他望着前方的敌军,眉头紧锁:“辽军怎么会在这里设伏?莫非早就知道我们的行军路线?”
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耶律璟的算计。耶律璟早已料定后周大军人心不齐,李筠会观望,王彦超会被牵制,张永德去太原更是与刘继业形成对峙,根本无法驰援晋州。此刻的晋州,已成了一座孤城,赵匡胤被十万敌军团团围住,陷入了真正的绝境。
汴梁皇城的长乐殿内,符太后正对着一封刚送来的军情奏报发呆。奏报上说,李筠大军在代州外围停滞不前,王彦超在晋州西侧遭遇阻击,张永德抵达太原后,刘继业仍屯兵不动,只派使者虚与委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人……”符太后猛地将奏报拍在案上,胸口剧烈起伏,“朕千算万算,没算到他们竟如此私心!”
春桃连忙上前递上参汤:“太后息怒,或许他们只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符太后冷笑,眼中满是失望,“李筠是观望,王彦超是怯战,张永德是被刘继业牵制!十万大军,竟无一路能按时抵达!赵匡胤在晋州怕是……”她不敢再想下去,指尖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急报:“太后!晋州急报!辽军与北汉联军十万,三面围攻晋州!赵将军已调澶州亲信驰援,请求朝廷即刻再派援军!”
符太后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凤座上。她扶住案几,才勉强稳住身形,心中一片冰凉——她终究还是赌输了。赵匡胤若败,后周的江山,真的要保不住了。
而晋州城下,耶律璟亲自率领的亲军已抵达中军大营。他立马于高坡之上,望着三面猛攻的大军,听着城中传来的厮杀声与擂鼓声,嘴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笑容。
“赵匡胤,朕看你还能撑多久!”他抬手抽出腰间的弯刀,指向晋州城,“传令下去,全力攻城!今日日落之前,朕要在晋州城内设宴!”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辽军将士齐声高呼,攻势愈发猛烈。城楼上的赵匡胤浑身浴血,手中的长枪早已被砍得卷了刃,却仍在奋力厮杀。他望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又看向远方空荡荡的道路,心中明白——他的亲信援军,怕是赶不上了。这场生死之战,他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