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早已料到一切,他叮嘱黄忠在此按兵不动自有深意。这座城规模有限,守将能力 ** ,兵力单薄,粮草储备也不充足。
城中管理不善漏洞百出,当得知前两座城池失守的消息后,守军早已军心动摇。只需黄忠率军城下列阵,展现威势,就足以震慑守军。
这正是诸葛亮让黄忠静候的最佳时机——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刻金璇正在城内集结军队准备出战,不料刚欲出城,一支冷箭突然从后方射来,当场将其射杀。全军将士大惊失色,以为是刘备大军已悄无声息攻入城中。
未战先损主帅,守军惊恐万状。出战前就已惶惶不安的士气,此刻更是彻底崩溃。刘备大军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阴影。
放箭者正是巩志。他深知出城迎战必败无疑,此战万万打不得。与其让金璇白白断送全军性命,不如牺牲他一人开城投降。既能保全自己性命,也能挽救众多将士。
要怪只怪金璇固执己见——方才明明劝其投降,他却执意要与黄忠交锋,也不掂量自己是否敌得过这位老将。
黄忠虽年迈,与魏延交锋时,连魏延都赞叹其武艺高强。金璇又岂是黄忠敌手?何况刘备麾下兵强马壮,练就精兵猛将如鬼似魅,令人闻风丧胆。若再加上黄忠这等猛将,此战必败无疑。
此刻唯有自行决断,暗中集结心腹将士,合力诛杀韩玄,开城献降,方能保全众人性命。
今日局面非我一人之过,全因金璇刚愎自用,罔顾将士生死。如今取他性命,也算成全他忠义之名。
诸位将士!金璇已伏诛,且听我一言——我军绝非刘备敌手,金璇却逼我等以卵击石!难道我等性命如草芥?难道我等前程就该断送于此?继续追随他,真能建功立业?他视我等如蝼蚁,可我们也是血肉之躯!如今我诛此昏主,愿随我开城归降者,他日必能跟随刘备大展宏图!其麾下兵锋正盛,此时归顺方是明智之举。忍一时之辱,换他日功名,诸君可愿同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将士见金璇已死,又深知不敌刘备大军,虽觉此举有违忠义,但比起随金璇送死,倒不如把握机会归降。毕竟追随金璇终无出路,而投效刘备或许真能搏个封妻荫子。传闻刘备日夜操练兵马,若得投其帐下,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士兵们终于下定决心投奔刘备——既然有人带头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便索性跟随那人开城投降。毕竟眼下投靠刘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群龙无首,即便勉强应战也必败无疑。
愿随将军开城迎接刘皇叔!众人齐声喊道。
巩志见状暗自欣喜,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太清楚手下这些士兵的心思了——大家对那位无能的主公早已心存不满。当刘备大军压境时,恐惧在他们心中蔓延,谁都明白绝非对手。
可笑的是他们那位主公竟妄自尊大,非但不降还要与刘备正面对抗。这般不自量力的行径,越发让将士们嗤之以鼻。
一个看不清自己斤两的人,终究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若金璇不是这般刚愎自用,今日也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世间因果报应,向来如此分明。
巩志原本还担心会遭遇阻力,未料将士们竟如此齐心。此刻他率众打开城门,将金璇的 ** 抬了出来。
城外黄忠见状,不禁哑然失笑——大军压境却未动刀兵,胜负已见分晓。这位智勇双全的老将军一眼便看穿了城中变故。
这里体现了黄忠与鲁莽将领的不同。真正优秀的统帅必须具备谋略智慧,否则只会葬送士兵性命。跟随英明将领的士卒才能建立功业,而追随金璇这等无能之辈只会白白送命。
人与人差异巨大,择主需慎之又慎。投效错误的主君,将踏上无法回头的歧途。城中将士们已然看清命运——若继续效忠金璇,终将曝尸荒野,连收尸之人都没有。在这乱世纷争的年月,谁不愿死后能有入土为安的机会?
为避免这般悲惨结局,他们做出明智抉择:跟随巩志开城归顺。这不仅保全性命,更为实现抱负铺就道路。当巩志献上金璇首级打开城门时,黄忠立即明白其归降之意。
末将巩志特斩叛将金璇,愿率全城将士归顺刘皇叔,恳请老将军引荐。巩志跪禀道。
黄忠内心鄙薄这等临阵倒戈之举。大丈夫当奋战到底,岂能遇强敌便屈膝投降?这绝非英雄所为。但作为敌军统帅,他乐见其成——毕竟能减少无谓的伤亡。
事情已成定局,黄忠淡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这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