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果真名不虚传,确有出众之才。他提醒自己不要轻举妄动,原来早有深意。看来,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今日的结果。

难怪刘备从前屡战屡败,自得诸葛亮相助后便再未尝败绩。“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确实不假。

“好,巩志,随我进城吧。”

“黄老将军请。”

黄忠策马入城,已遣人向刘备报捷。待刘备前来接管,此处事务便可移交。

“黄老将军真乃当世罕见的豪杰,仅凭威名便震慑敌军、轻取城池,天下能有几人做到?”刘备这般称赞,意在笼络黄忠,让他死心塌地效命。

“主公过誉,此乃军师妙计之功。若非诸葛亮先生谋划,我或许早已率兵强攻,徒损将士性命。正是依先生之计,我方按兵城外,才有今日之胜。此战首功当归军师。”

“黄老将军言重了。我不过略出薄谋,若无将军威名震慑,岂能令守军不战而降?若换我带兵,断不会有如此顺利。此番全赖将军虎威,诸葛亮岂敢居功?”

见二人互相推让,刘备出言调停:“好了,黄老将军与军师皆为我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缺一不可。有此大胜,皆因二位同心协力。”

眼下距诸葛亮的计划仅差最后一步——拿下桂阳。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懦,因此攻取桂阳城将异常轻松,或许比之前三座城池更容易得手。

前线三城已然陷落,这第四座城池早已是唾手可得。近日又闻桂阳城今年遭遇大旱。

城中百姓生计艰难,多数人食不果腹,加之其主昏聩无能,致使民心离散。

更因听闻刘备攻取前三城后,当地百姓皆安居乐业,如今桂阳民众也暗生归附之意。

众人期盼刘备早日来援。毕竟刘备素以仁德着称,治下百姓从无饥寒之忧。

183眼下桂阳百姓日夜企盼刘备大军速至,解其倒悬之急。只要刘备到来,必会开仓放粮,助百姓渡过荒年。

诸葛亮仍决定派遣魏延出征桂阳。魏延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远胜老将黄忠。

若派魏延出击,定能速战速决。此时正可借着攻克武陵的余威,士气如虹之际乘胜进军,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诸葛亮当即令魏延率五千精兵奔赴桂阳,限今日务必破城。此城如今危如累卵,几乎不攻自破。

城中尽是灾民,守备空虚,此时进攻易如反掌。更何况魏延乃当世猛将。

区区桂阳城根本不在话下。若此事都办不妥,他还有何颜面立于三军之前。

桂阳城内,百姓早已困顿不堪,饱食终成奢望。生逢乱世又遇荒年,黎民百姓根本看不到生机。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若久旱不雨,百姓便只能束手待毙,最终难逃饿殍遍野的厄运。

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百姓们食不果腹,却还要被迫上缴军粮,生计愈发艰难。

听闻刘备接连攻克零陵、武陵、长沙三城,如今兵锋直指桂阳。城中守军自知无力抵挡,除了献城归顺,已无他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