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教育成果初显现,人才济济国运昌

她看向太常寺少卿:“你说这些不算学问?那你说,什么才算?”

那人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话。

苏婉转身,对台上三人说:“你们回去后,把教学经历写成讲义,发给所有新入学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出身不能决定未来,只有不学才会被困住。”

掌声从后排响起。最先鼓掌的是几位来自边陲的蒙学先生,他们穿着洗旧的长衫,脸上有风沙留下的痕迹。

接着,百姓代表也跟着拍手。有人眼眶发红。

苏婉等声音平息,才继续说道:“从今年起,朝廷设‘明德奖’,每年表彰一百名师生。不论男女,不分贵贱,只要真正育人或成才,就能上榜。”

话音刚落,礼官捧着托盘上来,里面是红色证书和田契文书。

第一位受奖的是个盲童,由老师牵着手走上台。他摸着证书上的凸字,一字一顿念出来:“自……强……不……息。”

全场静默。

苏婉亲自为他别上勋章,又蹲下身,把他的手放在自己掌心。“你能记住的每一个字,都是你自己走出来的路。”

男孩点点头,嘴角扬起。

接下来是位女教师,六十多岁,在西北小镇教了四十年书。她的学生里有七个考上县学,三个进了科学院。

“我没教过大学问。”她接过证书时说,“但我教的孩子都知道,识字就能写家书,算数就不会被人骗钱。”

台下有人抹眼睛。

最后一个上场的是个少年,双腿残疾,坐在特制轮椅上。他是自学成才,靠听别人念书记下内容,再反复背诵理解,最终通过考核进入高等学堂。

苏婉走到他面前,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

“你走不到的路,你的思想可以。”

少年抬头,声音不大但清楚:“我会写出一本能让更多残障孩子读书的教材。”

掌声再次爆发。

苏婉站回主位,等人群安静下来。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人,十年前还在讨饭、放牛、躺在床上等死。现在他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别人活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拿起桌上那份《劝学篇》,翻开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