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高校合作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见鹿科技的法务团队与校方展开了数轮艰苦的谈判。林见鹿的原则很明确:既要保障公司的商业利益,也不能让短期的利益算计损害了长期合作的信任基础。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阶梯式的分成方案,既保证了学校在技术成功商业化后获得合理回报,也设置了清晰的决策机制,确保技术能够快速落地。

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竞争者”出现了。

国内另一家以硬件制造起家、近年也在积极转型科技的巨头——“华力科技”,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见鹿科技与清北接触的消息,迅速派出了一位高级副总裁,带着一份更为“慷慨”的方案横插一杠:他们愿意提供比见鹿科技高出50%的资金,并且承诺不需要学校投入过多的研发资源,更像是“交钥匙”工程。

消息传来,赵昊气得差点跳起来:“华力这帮人!就会搞这一手!正面技术刚不过,就来挖墙脚!”

就连一向淡定的沈渊也皱起了眉头:“他们的方案虽然看似优厚,但本质上还是短期的项目合作,对学校的长远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助力有限。但…确实很有诱惑力。”

关键时刻,林见鹿展现出了定力。他没有选择与华力进行价格战,而是分别与李国华教授和北大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

他对李教授说:“李教授,我相信清华选择合作伙伴,看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数额,更是合作的质量、理念的契合以及对学术研究的真正尊重。华力的方案,短期内或许能让实验室的设备更新换代,但长期来看,这种‘交钥匙’模式能否孕育出真正开创性的成果?我们见鹿科技,愿意与清华一起,陪伴并支持那些可能失败九十九次、只为第一百次成功的探索。”

小主,

他对北大的教授们说:“真正的创新设计,源于深度的碰撞与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委托加工。我们渴望的是与北大最聪明的大脑一起,去未知的领域冒险,而不是购买一份设计蓝图。”

他的真诚、远见以及对学术规律的深刻理解,最终打动了校方。清华和北大先后正式宣布,与见鹿科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成立“清华-见鹿前沿计算联合实验室”与“北大-见鹿智能交互与设计创新联合实验室”。

签约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林见鹿与两位德高望重的校长交换协议文本,握手合影。闪光灯下,林见鹿的笑容沉稳而自信。

仪式结束后,林见鹿站在会场外的台阶上,望着远处校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朝气蓬勃的学生。周薇走到他身边,轻声道:“成功了。这为我们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埋下了最重要的种子。”

林见鹿点了点头,目光悠远:“是啊,种子已经播下。但接下来,如何浇灌,如何让这些种子在我们的生态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才是真正的挑战。薇姐,通知沈渊和‘蓝色弹弓’,准备启动‘校园星火’计划,我们要让这些实验室里的智慧,尽早与我们的产业生态发生化学反应。”

高校合作的战略布局,如同为见鹿科技这艘急速航行的舰船,安装上了探索深海的科研潜望镜和人才储备库。在风云激荡的商海竞争中,这看似不直接产生利润的一步,却可能在未来,成为决定胜负的、最厚重的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