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如今已是汉军东征的大本营。
城主府的议事厅内,沙盘被搬到了正中央,上面密密麻麻地插着代表不同番号的小旗。
李信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从甘肃一直延伸到四川的边缘,最后停在宁夏的位置。
“电报线的铺设,为我们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凝神倾听。
保民府主官陈敬之,南镇军团长贺连山,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龙骧军团长周大勇,还有一位面孔刚毅、站姿笔挺的将领赵猛,分列两侧。
“但主动权不等于胜势。”
李信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沙盘的边缘。
“清廷在关中、山西、河北依然保有数十万大军。康熙不是个会束手待毙的人。我们每向前推进一步,他收缩防线后,兵力就会越发集中。”
“一旦我们兵临城下,面对的将是数十万哀兵。届时,每一场攻城战,都将是惨烈的消耗战。”
陈敬之点了点头,补充道。
“王上所言极是。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清廷正在疯狂征召新兵,尤其是在北方各省,几乎是十丁抽三。虽然训练不足,但数量上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必须扩军。”
李信一锤定音。
他看向贺连山。
“贺将军,四川的情况如何?”
贺连山出列,抱拳道。
“回王上,末将与岳总督已经对四川全境的人口、田亩、丁壮做过初步统计。川地饱经战乱,百废待兴,但人口基数尚在。尤其是从湖广、陕西逃难入川的流民,数量庞大,无地可耕,无家可归。”
“他们是最好的兵源。”
李信肯定了他的判断。
“很好。我给你和岳升龙一道命令,在四川扩军。目标,五万人。”
五万人。
这个数字让贺连山的心脏重重一跳。
南镇军团目前满编也不过三万余人,这相当于要再造一个半军团。
“王上,兵员不成问题。只是这五万人的衣甲、军械、粮饷……”
贺连山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李信转向陈敬之。
“敬之,保民府这边怎么说?”
陈敬之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簿册。
“回王上,四川的压力,臣已经算过。臣提议,从西域都护府调拨十万石粮食入川,优先保障军需。西域去年大丰收,这批粮食抽调出来,不会影响地方民生。”
“至于军械,臣以为,可以就地解决。”
陈敬之看向贺连山。
“贺将军,雅安的铜矿和铁矿储量丰富,工匠也不缺。可以在雅安扩建一座武器工坊,专门为四川新军生产装备。初期可以先以生产五雷神机和木柄手雷为主,这两样武器对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上手快,威力也足够。”
贺连山闻言,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些。
就地解决军械,压力确实小了很多。
“臣领命。若有雅安工坊支持,三个月内,新兵便可完成基础训练,形成初步战力。”
“好。”
李信满意地点头,目光转向了赵猛。
“赵猛。”
“末将在!”
赵猛跨前一步,声音洪亮。
“我决定,在宁夏新设一个军团,就叫‘宁夏军团’。你,就是第一任军团长。”
赵猛的身体微微一震,胸中一股热流涌动。
“谢王上信重!末将万死不辞!”
“你的任务很重。”
李信的手指点在宁夏与河套平原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