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台夜谈:谋远虑深,擘画大秦

“就该这样。”嬴政拍案,“明日让李斯改《商律》:凡跨郡通商者,税减为‘什一’;运农具、种子、医书去边疆的,免税;谁敢私设关卡乱收费,斩!”

他看向赢欣,“你让吕雉在咸阳设‘西域商栈’,把西疆的特产摆出来,让老秦人也尝尝葡萄酿、摸摸汗血马的毛——知道西域好,才更愿去西域。”

赢欣补充:“臣还想在巧成城设‘商学’,教商人算阿拉伯数字、写简体账,再讲讲各郡的物产、路情。商人懂算、懂路,流通才快,税自然多。”

嬴政笑了:“你这脑子,总能想到根上。商学要办,还要请老商帮着教——别只让文吏瞎掺和,他们哪懂‘一船羊毛换多少铁器’的门道?”

三、技校兴:术业专攻,百工争辉

“说到‘学’,”赢欣顺着话头,“臣在西疆设技艺学堂,只教农、工两科,还是窄了。臣想办‘百工技校’,分门别类,教真本事。”

嬴政来了兴致:“怎么分?”

“分四科:农科教育种、堆肥、水利,请农家弟子主讲,带着学生在田里实操,学不会堆肥就不准毕业;工科教锻铁、造车、织锦,墨家、公输家的人当先生,学生要亲手造出合格的连弩、曲辕犁才能出师;

商科就是刚才说的,教算账、辨路、通语言;还有医科,教治人、治畜,学生要能认出五十种草药,会接骨、熬药,才算成。”

赢欣拿起案上的连弩零件:“比如这弩机,技校的学生不仅要会装,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装射程远’——既懂手艺,又懂道理,才是真工匠。”

“好!”嬴政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朕准了!就在咸阳、洛阳、临淄、定远各设一所,生源不限——秦胡子弟、流民娃子、官吏家眷,只要肯学,都收。学费全免,还发‘月米’(每月一石米),让他们安心学。”

他回头道:“给各学派下旨:儒家别总讲‘礼’,去技校教识字、写账;墨家别只藏着机关术,把‘水力锻锤’的法子教给学生;农家别守着老经验,把‘耐寒麦’的育种法传下去。谁教得好,朕赏他‘国师’称号,让他的学问刻在石碑上,传百代!”

赢欣笑道:“这才是真‘百家争鸣’——不争空谈,争着把学问变成百姓的饭、士兵的弩、地里的粮。”

四、通婚育:血脉相融,疆土永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