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阿房盛会筹备

从三十六郡到西域四城,从诸子百家到民间散户,每个代表的行囊里都装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藏着大秦五年的沧桑之变:

1. 大秦三十六郡代表:带“特产+账本”,说百姓的“好日子”

- 润疆郡代表是种了五年耐盐麦的张老汉,背着半袋新麦(亩产5石,颗粒饱满),

还带了“迁民账本”:“五年前俺是流民,现在有砖房3间、牛1头、田10亩,娃在学堂认全了100个简体字!”

账本上贴着儿子画的“咱家的暖炕”,歪歪扭扭却满是欢喜。

- 南阳郡代表是造了三年砖的赵窑头,扛着块“抗压砖”(能承受300斤重量,五年前的土砖一压就碎),

还带了“砖房统计表”:“五年建了12万户砖房,去年冬雪压塌的土房,比五年前少了9成!”

- 辽东郡代表是守长城的老卒,带了块“长城新砖”(巧成城的铸铁砖,比旧砖耐冻),

笑着说:“以前守长城怕冬雪缺粮,现在有杂交马送粮、暖炕御寒,匈奴三年没敢来犯!”

2. 西域四城代表:带“融合之证”,说“我是大秦人”

- 润疆城(西域四城之首)的代表是混血儿嬴疆的父亲阿木(前匈奴奴隶),

带了儿子的“算术作业本”(上面写着“1+1=2,大秦=家”),

还带了“秦胡混纺布”(妻子阿依莎织的,秦式花纹+西域羊毛):“五年前俺怕秦兵,现在俺是秦籍农官,教部落人种耐盐麦!”

- 天驷城(西域四城之一)的牧人代表牵着一头“杂交耐寒羊”(天驷城改良的,年产毛30斤,是旧羊的2倍),

用流利的秦话说:“以前冬天羊冻死一半,现在学大秦的‘青贮法’,去年只死了5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巧成城(西域四城之一)的西域工匠代表,带了自己造的“迷你连弩”(按巧成城图纸做的,射程150步):

“五年前俺只会打弯刀,现在能造大秦的连弩,曹参大人说俺是‘好匠师’!”

3. 军团/武将/菜鸟代表:带“拓疆之证”,说大秦的“硬气”

- 第一军团代表是跟着英布打安息的老兵,带了块“安息青铜剑”(战利品),还带了“拓疆路线图”:

“五年前咱只到葱岭,现在往西推了500里,安息使者见了咱都要低头!”

- 后备队代表是赵括(前菜鸟),带了“粮道损耗账册”:

“五年前护粮损耗2%,现在用木制火车+象队,损耗0.05%,没让一粒粮浪费!”

- 菜鸟营代表是16岁的楚地少年(五年前是流民),带了自己的“训练手册”:“以前俺吃不饱,

现在在菜鸟营学打铁、练五禽戏,将来要去西域立军功!”

4. 诸子百家代表:带“务实之策”,说“百家为大秦”

- 儒家代表不再带《论语》,而是带了《郡县学堂课本》:

“五年前咱只讲‘礼’,现在教百姓认粮、算田租,润疆有8000娃跟着咱学简体字!”

- 墨家代表带了“蒸汽锻锤图纸”:“以前咱藏着机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