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阿房盛会筹备

现在教巧成城工匠造新器,蒸汽锤一天能锻铁1000斤,比50个壮汉还快!”

- 农家代表带了“全国新作物图谱”:“五年前咱只种粟麦,现在有耐盐麦、西域粟、呼伦贝尔牧草,百姓再不怕饿肚子!”

5. 工匠/民间代表:带“生活之变”,说“大秦的暖”

- 工匠代表是造暖炕的李木匠,带了“暖炕改良模型”(五年前的土炕漏烟,

现在的预制炕模块不漏烟、更保暖):“润疆有3万户用俺造的炕,去年冬天没人冻着腿!”

- 养殖业代表是呼伦贝尔的匈奴老牧人,带了“杂交羊毛样本”:“五年前俺的羊一年只剪10斤毛,现在的大秦羊能剪30斤,织的布能给全家做新袄!”

- 小发明代表是关中的张寡妇,带了“简易织布机”(自己改的,一天能织5尺布,比旧机快2倍)

:“芍药姑娘教俺互助社的法子,现在俺雇了3个姐妹,日子比男人还过得好!”

6. 小赢泽的“特殊准备”:画里藏着大秦的“未来”

四岁的赢泽跟着蒙嫣忙前忙后,用木笔在新纸上画了“润疆麦浪图”(金红色的麦子,旁边画着歪歪扭扭的“5石”)、

“天驷马群图”(杂交马身上画着玄鸟旗),还非要把自己的“阿拉伯数字牌”(1到10)塞进农殿的展示架:“要让爷爷(嬴政)和叔叔伯伯们,知道俺也懂大秦的成果!”

三、筹备尾声:阿房宫外忙声沸,盛会开篇待鼓响

大会前一日,咸阳城外的驰道上还满是赶路的代表:润疆的张老汉背着新麦,跟西域的阿木比划着“种麦的法子”;

墨家的工匠和巧成城的铁匠,蹲在路边讨论“蒸汽水车的改进”;

儒家的先生正教匈奴牧人认“大秦”两个简体字,引得路过的孩童跟着念。

阿房宫的玄鸟殿里,赢欣正和扶苏核对“代表名录”:“三十六郡96人、西域四城8人、军团/武将20人、诸子百家12人、菜鸟/工匠/民间代表144人,共280人,

一个不少!”胡亥则带着监察队检查各殿的“公平秤”:“谁要是敢虚报成果,俺第一个查他!”

嬴政也悄悄来巡查,见农殿里的老牧人正摸着耐盐麦感叹“这麦比草原的草还壮”,见工殿里的工匠在给菜鸟演示暖炕搭建,

见民间殿的张寡妇在教宫女织彩布,忍不住对赢欣笑道:“你这‘民之代表’的法子,比朕开十次朝会都管用——大秦的好,

不在章台殿的奏报里,在这些人的手里、眼里、心里。”

暮色降临时,阿房宫的灯全亮了,琉璃瓦映着暖黄的光,与远处咸阳城的灯火连成一片。

各代表住进民生坊的砖房,暖炕烧得正热,桌上摆着润疆的麦饼、天驷的马奶酒。张老汉摸着暖炕,

对阿木说:“明天俺要在玄鸟殿说,大秦的五年,比俺前半辈子过得都好!”

阿木点头,把儿子的课本放在枕边:“俺要让百官知道,西域人也是大秦人!”

筹备的忙声渐渐歇了,只剩巧成城的蒸汽水车还在阿房宫的水道旁轻转,像在为明日的盛会敲着前奏。

赢欣站在玄鸟殿的台阶上,望着漫天星辰,知道这场盛会,不只是总结五年的成果,

更是为大秦的未来埋下“民心”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在第二个五年、第三个五年里,长成支撑大秦万里江山的栋梁。

明日,阿房宫的钟声一响,大秦的五年之变,将从这里,传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