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不时地望向不远处的工地,那里有一群男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张强也在其中,他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高大。
李娟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的麦饼,孩子们开心地嚼着西域奶酪的温馨场景。
工地上的“薪资结算处”前排起长队,赵高派来的官吏按日清点工时,秦钱、商票按需发放,从不拖欠。
刚领了钱的老农户王老汉,小心翼翼把商票揣进怀里:“以前农闲只能在家待着,现在能来上工挣钱,还能看着功臣宅院建起来,俺要攒钱给孙娃买套新衣裳,再添一台墨家曲辕犁!”
二、小吃生意遍地火:烟火气里藏商机
工地周边的空地上,小吃摊一字排开,脑袋灵活的百姓支起炉灶,各式美味香气弥漫。
关中妇人的麦饼摊前,刚出锅的麦饼外酥里嫩,刷上辣酱、夹上咸菜,1钱两个,工匠们收工就围上来抢。
西域商人的烤串摊,羊肉、奶酪串在炭火上滋滋冒油,撒上异域香料,不仅吸引工匠,连异族功臣家属都来光顾。
岭南渔户的鱼丸汤,用新鲜鱼糜做成,鲜香味美,2钱一碗,妇人孩子们最爱喝。
“以前哪敢想,工地旁能做这么好的生意!”
卖胡辣汤的张二嫂麻利地盛汤,她的小摊一上午就卖了上百碗,手里的钱袋鼓鼓囊囊。
“工匠们出力大,就爱喝这热乎的,俺每天天不亮就来摆摊,一天能赚十几钱,比在家织布强多了!”
她的儿子在一旁帮忙端碗,眼里闪着机灵的光,还学着用秦话和异族工匠打招呼。
三、商潮涌动全覆盖:衣食住行乐样样兴
嗅觉敏锐的商人早已抢占先机,围绕工地布局“衣食住行乐”全产业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衣:布庄老板拉来一车车沙漠棉布料,既有适合工匠穿的粗布短褂,也有给功臣家属准备的细绸衣裳,还推出“买布送针线”,生意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