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缺口:新拓疆土需农作劳力120万、工坊工匠35万、戍边辅助人员28万;核心区域需农科技术员8万、双语商贸人才12万、医卫人员5万。
二、监国期间核心难题
臣监国以来,亲历政务推行、地方治理,深感大秦虽处盛世,仍有诸多阻碍发展的症结,按“农桑、异族、官治、商贸、军政”分类呈报:
(一)农桑推广之困
1. 新拓疆土“有地无人种”与“有人不会种”并存:西拓郡、岭南郡有沃土300万亩待耕,但劳动力缺口达120万;异族归附者多擅长游牧、渔猎,对杂交麦种植、稻渔共生等农科技术接受缓慢,虽设农科学堂,却因双语教员不足、教具匮乏,推广成效有限;
2. 农具分配不均:墨家改良的曲辕犁、耧车产量不足,优先供应核心区域,新拓疆土农户仍用老式农具,亩产仅为核心区域的六成;
3. 水利配套滞后:新拓疆土水井、灌溉渠建设跟不上耕种需求,岭南多洪涝、北境多干旱,因水利不足导致部分已耕土地减产。
(二)异族融合之症结
1. 语言与习俗隔阂:异族聚居区百姓多不通秦话,官府政令传达需层层翻译,易出现偏差;部分异族保留游牧习俗,不愿定居耕种,与大秦“定居兴农”政策相悖;
2. 权益保障不足:部分郡县对异族劳动力存在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时有发生;异族子女入学需额外缴纳“学费”,与“免费入学”政策不符,引发不满;
3. 文化认同薄弱:异族聚居区缺乏秦文化传播渠道,部分部落仍保留旧有信仰,对大秦归属感不强,偶有小规模冲突。
(三)官员履职之弊端
1. 基层吏员能力不足:新拓疆土的县令、乡吏多为军功转任,擅长征战却不懂治理,对农桑推广、商贸管理、异族调解等事务束手无策;
2. 考核机制僵化:现行考核侧重“赋税征收”,忽视民生改善、技术推广等长远事务,导致部分官员急功近利,虚报政绩;
3. 监察覆盖不全:偏远郡县监察使不足,存在官员贪污、滥用职权现象,尤其在农具分配、土地划分中,时有侵占百姓利益之事。
(四)商贸流通之阻
1. 商票兑换不便:新拓疆土商票兑换点稀少,百姓、商人需往返郡治所兑换,耗时费力;部分商户拒收异族商票,影响商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