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时未必确知那位“大人物”就是柏凌云,但他凭借商人的敏锐直觉和长期对时局的观察,判断这是一笔值得投资的“奇货”。他赌的,不是眼前的利润,而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此后,他又通过不同渠道,暗中为南方起义军提供了数次资金和物资援助,行动极为隐秘,连他最亲近的家人和商业伙伴都未曾察觉。
五、 风云际会,投身洪流
北伐战争爆发后,局势日渐明朗。当柏凌云的大军势如破竹,克复北京,建立新朝的消息传来时,沈富安知道,他赌对了。他并未急于表功,而是更加积极地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为北伐军筹措粮饷,采购军需,甚至利用与洋行的关系,为帝国暗中引进了第一批现代军火制造设备和技师。
新朝定鼎新京,论功行赏。当朝廷使者带着柏凌云的亲笔信和征辟诏书找到他时,沈富安并未感到意外。他平静地处理了大部分商业业务,将家业托付给得力助手和子侄,只身北上新京。面对皇帝柏凌云的亲自接见和委以商部尚书的重任,他伏地叩首,说的不是谢恩,而是:“臣,商贾沈富安,愿以微末之财,犬马之劳,助陛下开创万世基业,振兴我中华商脉!”
他知道,从此以后,他不再是那个在商海中逐利、在风险中求存的沈老板,而是帝国这艘巨轮上,执掌经济航向的舵手之一。他的舞台,从江南市廛、上海码头,扩展到了整个帝国,乃至整个世界。
尾声
茶杯已凉,窗外夕阳西沉,将新京城的轮廓染上一层金辉。沈富安从回忆中抽身,深深吸了一口气。早年那些跌宕起伏、刀头舔血的经历,早已沉淀为他眉宇间的沉稳与眸子里不时闪过的精光。正是那些年的历练,让他深知民间疾苦、商贾不易,也让他明白,没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个人的财富不过是无根浮萍。
他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帝国工商矿业规划图前,手指轻轻划过上面标注的铁路线、矿场、新兴工业区。废除科举的震动、新式学堂的兴建、汉阳铁厂的炉火、帝国海军的订单……这一切,都需要海量的金钱来支撑。而他,沈富安,就是要为陛下、为帝国,筹措这如山的银钱,疏通这经济的血脉。
“路还长着呢……”他低声自语,嘴角却泛起一丝笃定的微笑。比起早年孤身闯荡商海的凶险,如今有明君在上,有志同道合的同僚在侧,有整个帝国作为后盾,纵有万难,又何足道哉?他的商海,如今已是这片古老而新生的中华大地,其未竟之志,正随着帝国的龙旗,一同昂扬,迈向那波澜壮阔的寰宇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