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打金店

“甭跟他们客气~”

和尚伺候媳妇吃完早饭,守在铺子里,盯着一群人出摊。

老福建拉了一车物件,带着人去天桥摆摊。

忙活一个多点,铺子里开始营业。

和尚提着公文包,包里装了五块大黄鱼。

铺子前,和尚看着清闲下来的孙继业。

“拉上车,咱们去一趟,廊坊头条。”

铺子门口,拿着鸡毛掸子,弹灰的孙继业,闻言此话,放下手中之物。

他连忙走到洋车边上,从坐垫下掏出号坎。

身穿号坎的孙继业,从估衣铺金漆棺材边,拉上洋车跑到街面上。

和尚冲着,坐在估衣铺里的大舅哥,吆喝一声。

“大舅子,我去趟廊坊头条,最多两个点就回来。”

坐在柜台里的乌老大,放下账本,扭头回了他一个眼神。

坐上洋车的和尚,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想着心事。

廊坊头条是北平前门外的重要商业区。

其形成于明代,清代发展为京师商业中心,此地以金店、钱庄和灯笼铺闻名。

民国时期廊坊头条聚集了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多家灯笼铺,被称为“灯街”,专供宫廷灯具。

同时,这里也是珠宝玉器交易和金融活动的聚集地,劝业场等建筑融合了西洋风格与现代设施。

和尚去廊坊头条,主要是找人拉电线,装灯具。

他媳妇有身孕,夜里起夜点煤油灯不方便。

两间铺子因为做生意,所以拉了电线。

这会只要找人拉条电线,接上电灯,北房以后不用点煤油灯。

还有一点,他想打些黄金饰品。

廊坊头条距离北锣鼓巷,二里多地。

七八分钟的功夫,洋车停在廊坊头条牌坊边。

秋阳斜照,廊坊头条胡同的灰墙镀上暖金。

槐叶飘落,覆满青石板,西风摇动檐角琉璃灯笼,映亮“文盛斋”招牌。

糖炒栗子与桂花香漫溢,穿阴丹蓝衫的妇人晾晒白布。

鸽群掠过,哨音惊起银杏叶旋舞。

卖玉米花的拨浪鼓声渐近,半墙柿子树红果累累,勾勒出北平秋韵。

和尚带着人走到,一家打金店。

门内一位伙计,笑容满面,上前迎客。

“这位爷,您打什么金器。”

和尚坐到四方桌边,他面无表情,从公文包里,掏出五块大黄鱼,放到四方桌上。

这还没完,他又掏出十八颗各种宝石蛋面,放在大黄鱼边。

小主,

一旁的伙计,看到桌上之物,双眼都看直了。

此时伙计态度变得更加恭敬,他半弓腰开口说话。

“您坐会,我给您沏壶茶~”

伙计在和尚点头示意中,后退两步,转身走进柜边的侧门里。

孙继业候在一边,打量金店环境。

没一会,一个五旬男子,身穿长袍锦衣,头戴六合帽,掀开侧门,门帘走到和尚边。

金店掌柜满脸笑容,站在和尚身前,看着方桌上的金条询问。

“这位爷您要打头什么物件?”

不等和尚开口说话,掌柜开始唱名。

“发簪,项链,耳环,手镯,戒指,吊坠是咱们店内的拿手绝活。”

“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杂器?八大类,本店师傅也略会一二。”

和尚听到掌柜一口气,说完这么多金器品类的话。

他坐在背椅上,满脸笑容的鼓掌回话。

“您这口条,都赶上天桥的单口相声了。”

金店掌柜闻言此话,抱拳拱手回礼。

和尚恭维一句对方后,开始说正事。

“一钱,百岁绳环一条,二钱,长命锁一块。”

“三钱,福寿双全玉簪一根,四钱,龙凤呈祥手环一个。

“五钱,刻花鞋垫一双,六钱金丝宝石腰带一根。”

“七钱,宝石金碗块一副,八钱,宝石如意痒痒挠一条。”

和尚说完这这话,从包里掏出一张纸,上面记录打金物件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