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荣归故里日,稚子已识爹

虽然两个孩子还是没有让他抱,但至少不再像刚才那样抗拒和害怕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程立秋知道,重新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和依赖,需要时间和耐心,他愿意用以后的所有日子来弥补。

码头上热闹的欢迎仪式持续了许久,程立秋和张远航作为船长和功臣,被热情的乡亲们围住,问长问短。他们简要讲述了远航的见闻和收获,引起了阵阵惊叹。直到日头偏西,人群才在程立秋的再三感谢和劝说下渐渐散去。

当晚,程家在望海屯临时落脚的大院里(为了照顾“渔家乐园”生意,魏红有时会带孩子们过来住几天),摆开了丰盛无比的家宴接风。李建军、王铁山、张远航、李胜利、王栓柱、程大海等核心骨干悉数到场,再加上程立春一家,屋里屋外坐得满满当当。

大锅里炖着新捞上来的、肉质肥美的海鱼,散发着浓郁的鲜香;大盆里盛着从黑瞎子沟带来的、用山泉水养大的小笨鸡炖的蘑菇;还有各式各样的山野菜、自家腌的酸菜、大碗的猪肉炖粉条……桌子上摆得满满登登,洋溢着东北农家最朴实、最热烈的招待之情。

魏红和程立春带着几个帮忙的妇女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始终带着欣慰的笑容。小石头戴着他的木鸟,兴奋地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向每一个叔叔伯伯展示他的新宝贝。瑞山和瑞雪被放在炕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程立秋送的贝壳链子,好奇地看着满屋子热闹的人群,偶尔咿咿呀呀地叫两声。

程立秋被兄弟们围着,坐在主位。大家轮番向他敬酒,用的是粗瓷大碗,倒的是烈性的高粱烧。酒碗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兄弟们此刻畅快的心情。

“立秋哥!这趟辛苦了!俺们在家听着信儿,都替你捏把汗!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干!”王栓柱眼圈发红,一口闷了碗中酒。

小主,

“立秋,家里这边你放心,山庄和乐园都好着呢!账目一会儿让胜利跟你细说!你也给咱们讲讲,那外国的大船啥样?那深海里的螃蟹真比脸盆还大?”李建军笑着问道。

“远航,你也辛苦了!带着兄弟们平平安安回来,立了大功!”王铁山拍着张远航的肩膀。

程立秋来者不拒,碗碗见底。烈酒入喉,如同一条火线,烧得他浑身暖洋洋的,连日航行的疲惫仿佛都被这家乡的酒、兄弟的情给驱散了。他大声地、带着几分自豪地讲述着公海的风浪,讲述着与“海神号”的周旋(省略了海盗的惊险,怕家人担心),着重描述了那网震惊全船的帝王蟹和深海龙虾,描述了在霍尼亚拉港的见闻和销售的成功,更动情地讲述了返航途中与祖国“向阳红”09号科考船那激动人心的相遇……

他的讲述,时而引得众人惊呼,时而引发感慨,时而又让所有人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听到科考船称他们为“祖国走向深蓝的勇敢先行者”时,在座的所有人,包括在厨房忙碌的魏红,都感到与有荣焉,胸中激荡不已。

家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气氛热烈而融洽。程立秋喝得满面红光,心情无比舒畅。这就是他拼尽全力要守护的,家的温暖,兄弟的情义,事业的根基。

夜深人散,帮忙的乡亲和兄弟们陆续告辞。大姐程立春帮着收拾完碗筷,也带着自家人回去了。喧嚣散去,屋子里终于安静下来。

魏红打来热水,让程立秋烫脚解乏。小石头玩累了,早已在炕梢睡得香甜,怀里还紧紧抱着那只木鸟。瑞山和瑞雪也并排睡在暖和的炕头上,呼吸均匀,小脸红扑扑的,手腕和脚踝上的贝壳链子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

程立秋坐在炕沿,看着熟睡中的三个孩子,目光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他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摸了摸瑞雪戴着贝壳链子的小手,又抚了抚瑞山胖乎乎的小脚丫。两个孩子只是在睡梦中咂了咂嘴,并没有醒来抗拒。

魏红收拾完,也坐到炕边,靠着程立秋的肩膀,轻声说着他离开后家里的点点滴滴:山庄又接待了几个大旅行团,反响特别好;乐园那边,张远航不在,他提拔的副手也干得不错;参田今年长势很好,李胜利计划明年扩大一片林下参的培育;小石头开始上学前班了,调皮但也聪明;瑞山瑞雪如何一天一个样,先会爬,后能扶着墙站,如何咿呀学语……

程立秋静静地听着,握着魏红的手,感受着这失而复得的、平淡却无比珍贵的幸福。外面的世界再广阔,风浪再大,最终的归宿,不过是这一盏灯火,一铺暖炕,妻儿在侧,岁月静好。

荣归故里,荣耀加身,固然令人振奋。但此刻,看着孩子们熟睡的面容,听着妻子温柔的絮语,程立秋觉得,这才是他远航归来,最踏实、最温暖的奖赏。他知道,与孩子们重新熟悉需要时间,但他有信心,用更多的陪伴和爱,很快就能让瑞山和瑞雪,如同小石头一样,毫无隔阂地、亲昵地扑进他的怀抱,响亮地喊他“爹”。家的凝聚力,终将融化任何因离别而产生的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