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心中一动,悄然走到阿卯身边,轻声问:“阿卯,为何不似他人那般调配?”
阿卯吓了一跳,见是林小满,慌忙站起,小声道:“先生……我、我想先尝尝豆花本身是啥味儿……再加别的东西,才知道它们把豆花的味儿变成啥样了……”
小主,
“哦?”林小满眼中闪过惊喜,“那你尝出什么了?”
阿卯怯生生地指了指碗:“这碗豆花,用的是淮北的豆子,浸泡了四个时辰两刻,石磨磨了七遍,用的是石膏卤,点得稍嫩了一点,所以豆腥味淡,但口感更滑……先生,我说得对吗?”
林小满心中巨震!这孩子所言,竟与她自己记录的制作过程分毫不差!尤其是那“四个时辰两刻”、“七遍”、“稍嫩”等细节,若非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味觉和嗅觉,绝无可能仅凭品尝就判断出来!这简直是天生的“辨味”奇才!
她强压激动,不动声色地又取来几碗之前由不同学员点制的、未曾标记的豆花,放在阿卯面前:“你再尝尝这几碗,可能说出它们的不同?”
阿卯依言细细品尝,竟一一准确道出:“这碗豆子陈了些,磨得也粗……这碗点老了,有微酸……这碗卤水用得重,涩口……”
满堂皆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平日不显山露水的小学徒身上。这等天赋,闻所未闻!
林小满看着阿卯,仿佛看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绝世璞玉。她柔声道:“阿卯,你可知你这般能力,何其珍贵?若善加引导,将来于辨药、调味、乃至稽查食物优劣上,可有莫大用处。”
阿卯懵懂地眨着眼,似乎不太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后,林小满将此事告知赵琰。赵琰亦是惊喜交加:“不想这‘五味居’初开,便得此良才美质!小满,此子可堪造就,或可继承你辨味识药之绝学!需悉心培养,但亦不可拔苗助长。”
“我明白。”林小满点头,“天赋虽佳,心性更为重要。我看阿卯性子纯良,只是胆怯了些,需以鼓励为主,慢慢引导。”
自此,林小满对阿卯多了几分留意,常借品尝食材、辨别药材之名,暗中培养他的味觉与嗅觉,更将胡老头笔记中一些关于气味鉴别、药性相须相使的浅显道理,化作故事讲给他听。阿卯虽言语不多,但学得极其专注,进步神速。其他学子见先生对阿卯青眼有加,初始或有微词,但见阿卯确实天赋异禀且勤奋踏实,也渐渐转为佩服,“豆花神舌”的名声悄悄在学子间传开。
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然而,在这片看似与世无争的桃源之外,暗流从未停止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