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波虽有惊无险,却给喜庆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寿宴前夕,蒲亚里亲王私下邀请赵琰与林小满饮茶,屏退左右后,神色凝重地低语:“赵先生,林夫人,本王此次朝贡,除贺寿外,另有一事相求。我三佛齐国内近日出现一种奇异的疫病,患者初起厌食呕吐,继而体衰,太医束手。观其症候,似与饮食、瘴气有关。久闻夫人精通药膳医理,不知可否……借阅《人间至味录》中关于祛瘴防疫、调理脾胃的篇章,或赐教良方,救我国民于水火?” 说着,他取出一只镶嵌着七彩宝石的精致小盒,打开后,里面是几颗形状奇特、散发着浓郁辛香与淡淡药气的种子,“此乃我国宝树‘龙涎香树’之籽,其树脂乃顶级香料,亦有一定药用价值,聊表谢意。”
海外求援!这既是对林小满医术的极高认可,也意味着《人间至味录》的影响已开始超越国界。林小满与赵琰对视一眼,心中已有计较。助人即是助己,传播善念亦是“技以传为恒”的体现。
“亲王殿下仁心,我等敬佩。”林小满郑重道,“《至味录》本为济世,自当与友邦共享。我可将与祛湿防疫、健脾开胃相关的章节抄录一份,并附上一些可能对症的药膳方剂思路,供贵国太医参考。然各地水土人体有异,还需贵国医者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她欣然收下龙涎香树种,视为友谊与文化交流的象征。
太后寿宴如期举行,盛况空前。林小满与穆罕迪尔合作献上的“四海升平宴”,融合中原精粹与南洋风情,既彰显皇家气度,又体现了养生理念与开放胸怀,尤其几道融合菜,备受赞誉,太后与皇帝均给予厚赏。寿宴之后,朝廷特设“四洋食典编修馆”,旨在系统整理、研究海外饮食文化,并推广中原养生理念,赵琰与林小满被聘为名誉总裁修。南洋使团满意而归,并正式向大靖发出邀请,希望日后能派遣像林小满这样的饮食文化使者前往三佛齐交流。
京中事了,赵琰与林小满返回江南学院。此次入京,不仅巩固了学院的地位,更打开了通往海外交流的窗口。龙涎香树种被小心栽种在学院药圃中,象征着新的希望。
一日,赵琰收到墨岩通过“守火人”渠道送来的一封密信。信中除了问候,还提及一桩奇闻:有东海来的海商传言,在极东的“扶桑国”(日本),有僧侣在深山古刹中,供奉着一种奇特的“香料”,其形如琉璃珠,遇火会散发异香,被称为“ 佛前香 ”,传说乃古时从“西海”流传而至……
琉璃珠?异香?西海?
这则语焉不详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赵琰心中漾开涟漪。这“佛前香”与西域的琉璃珠,与胡老头的笔记,是否存在着某种跨越重洋的隐秘联系?
几乎同时,学院也收到闽浙市舶司转来的公文,称有“弗朗机”(指葡萄牙或西班牙)商船首次抵达广州港,船上带有异域厨师,所用香料、厨具乃至烹饪方法皆与大食、南洋迥异,地方官员难以应对,提请“四洋食典编修馆”派员前往考察指导。
海外的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吹向这片古老的土地。而风带来的,除了新奇的知识,是否也隐藏着未知的挑战与……延续的谜团?
赵琰望向正在药圃边细心照料龙涎香树苗的林小满和阿卯,心中已然有了新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