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头强忍着恐惧,伸手去探,发现棺内四壁都结满了厚厚的白霜,寒气刺骨,可那婴儿的身体,摸上去却有一股奇异的、与这冰棺格格不入的温热!

这是……在棺材里出生的孩子?!

老耿头又是害怕又是怜悯,赶紧脱下自己的破棉袄,小心翼翼地将那婴儿包裹起来,抱出了棺材。他不敢耽搁,连夜冒着风雪将孩子抱回了村。

赵家人见到这“棺生子”,又是惊骇,又是悲痛,却也视为一丝血脉奇迹,将孩子收养下来,取名“棺生”。

但这孩子自打被抱回来,就透着邪性。每年他生母的忌日,也就是他被从棺材里抱出来的那天,他必定会发起诡异的高烧,浑身滚烫,可凑近了,却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一股来自墓穴深处的、阴寒刺骨的冷气,怎么捂都捂不热。

后来,村里一位最年长的老人,在给孩子洗澡时,无意中发现,这孩子紧紧攥着的左手掌心,天生就握着一枚小小的、布满绿锈的康熙通宝铜钱。

赵家人一看那铜钱,顿时面无人色——那正是下葬时,他们亲手放入死者口中,用来镇魂、防止尸变的“压口钱”!

这枚本该随死者长埋地下的铜钱,为何会出现在这“棺生子”的手中?

没人能解释。只知道这孩子,是从生死边界爬回来的,身上带着墓土的寒气,也带着亡母最后的执念。那枚压口钱,究竟是护佑,还是另一种不祥的烙印,谁也说不清。“棺生”就在这种异于常人的氛围中慢慢长大,成了村里一个既被怜悯又被隐隐畏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