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科技社的项目已经扩展到各个方面:改进黑板擦、设计课桌椅调节器、制作班级图书角管理系统......虽然都是小发明,但每个都切实解决了校园生活中的问题。
最让陈遇感动的是李娟带领的初中组。他们用废旧自行车零件做了体育器材存放架,用罐头瓶做了生态瓶,甚至用破雨伞做了教室遮光帘——虽然简陋,却充满创意。
元旦前夕,市里举办青少年小发明小创造展览。科技社带着十几个项目参加,吸尘粉笔擦拿了一等奖。领奖时,陈遇特意让李娟上台:这个项目是初中部和高中部一起完成的。
展览会上,市教育局领导看到他们的项目,很是赞赏: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科技教育的意义所在。
1996年元旦,科技社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刘教授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实用发明案例集》和一封信:
见字如面。真正的创新不在于项目大小,而在于能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你们正在走一条更实在的路。
寒假前最后一天,陈遇在科技社工作室整理资料。窗外飘着细雪,初中部的教室里还亮着灯——李娟他们正在改进生态瓶的设计。
苏老师走进来,递过一杯热水:知道吗?你们找到了科技教育真正的方向。
陈遇望向窗外:我们只是从脚下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
那天晚上,陈遇在日记本上写:
1996年将至,重生十六年,终于明白:改变世界不需要好高骛远,只要脚踏实地,从改善身边的每一个小问题开始。粉笔擦虽小,却能守护师生的健康;创新不必宏大,贵在坚持。
合上日记,他望向窗外。雪花纷飞中,初中部教室的灯光温暖而明亮。那里,孩子们正在为下一个小发明热烈讨论。远处传来火车汽笛声,一列绿皮车缓缓驶过站台,载着归家的旅客,也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平稳而坚定地向前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