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蛋举起一杯汽水:我负责把品牌做大,等你们学成归来!
高考结束后,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团队并没有闲着。在刘教授的安排下,他们到相关大学和研究所参观学习。
在清华大学材料系实验室,孙宇盯着先进的检测设备眼睛发亮:原来碳纤维的结构分析需要这么精密的仪器!
在北航自动化所,张伟恍然大悟:温控系统需要这么多数学工具!
在对外经贸大学,莉莉如饥似渴地记录着企业管理案例。
在北京理工大学,王小虎对精密加工设备爱不释手。
在上海水产大学,陈遇在水产养殖基地流连忘返。
1998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孙宇考上清华材料系!张伟被北航录取!莉莉如愿进入对外经贸!王小虎达到北理工分数线!陈遇被上海水产大学录取!
站在熟悉的仓库里,五个年轻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只是开始,陈遇看着伙伴们,大学四年,我们要学真本事,为将来的重聚做好准备!
为了世界顶尖的渔具企业!
为了突破碳纤维技术!
为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誓言在夏日的空气中回荡,充满了青春的豪情与希望。
那天晚上,陈遇在日记本上写下:
1998年夏天,我们暂时放下了碳纤维的研究,但收获了更宝贵的东西——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团队。前世的我追求速成,今生的我学会了厚积薄发。大学四年,将是我们砺剑待时的关键时期。
月光下,陈遇望向远方。他知道,这只是新征程的开始。而这一次,他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