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南北书雁(上)—— 浦江新雨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1327 字 14天前

蒋教授很快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在一次关于饵料添加剂的小组讨论后,蒋教授叫住了他:“陈遇,你这个寒假是不是做了什么特别的实践?感觉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和上学期很不一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遇老实地回答:“教授,我假期和朋友们做了一些冰钓,自己也尝试着配了点饵料,发现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特别想从书里找到答案。”

蒋教授赞赏地点点头:“很好!实践出真知,带着问题学,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系里最近接了一个合作项目,是关于改善经济鱼类幼苗开口饵料效价的,里面涉及很多诱食剂和营养素配比的问题,你有没有兴趣参与进来,做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工作?”

陈遇心中一喜,立刻答应:“当然有兴趣!谢谢教授给我机会!”

这意味着他能更深入地接触核心研究,甚至可能使用到系里更先进的实验设备。他知道,这些知识和经验,未来都可能转化为“旭遇”产品竞争力的基石。

除了学习,另一项重要的日常就是写信。寝室的熄灯后,他常常就着台灯微弱的光,铺开信纸,给林莉写信。他写上海潮湿的天气,写新学期的课程,写蒋教授的项目,写和赵强讨论南北钓鱼差异的趣事,写食堂新出的味道奇怪的菜,写对那条大鲤鱼的怀念,写浦江边看到的轮船,也写深深的思念。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仿佛要将自已每天的生活点滴,都通过笔尖传递到遥远的北京。

他也给孙宇、张伟、王小虎和毛蛋写了信,交流学习上的困惑,讨论技术上的一些新想法,询问工作室的情况。他们的通信,不像与林莉那般细腻缠绵,却充满了志同道合者的相互砥砺和思维碰撞。

等待回信的日子,成了平淡学习生活中一抹亮色的期待。每次路过收发室,他都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看看是否有自己的信件。当终于收到那封贴着邮票、写着熟悉娟秀字迹的信封时,他会像收到宝贝一样,迫不及待地回到寝室,小心翼翼地拆开,反复阅读每一个字,从字里行间想象着林莉在北京的生活。

南北相隔,尺素传情。知识与思念,同时在笔尖和心间流淌,推动着他们在各自的轨道上,为了那个共同的未来,扎实地向前行进。黄浦江的潮水起起落落,见证着这个北方青年的执着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