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成缓缓点头,若有所思:“这个桥梁人选,确实至关重要。既要具备跨学科的扎实功底,又要有极强的领悟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国家和事业有绝对的忠诚。这样的人,可不好找。”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化罗庚脸上露出了今晚第一个舒心的笑容,他指了指刚才何雨柱坐过的位置,“柱子,你觉得怎么样?”
“何雨柱?”钱学成微微挑眉,显然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外,但并没有立刻否定,而是陷入了快速的思考。
“对,何雨柱!”化罗庚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第一,他是我的学生,尽得我真传,在计算和数学建模方面,天赋极高,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第二,他同样是申源的得意门生,在木华和航空学院拿了五个毕业证,空气动力学和工程基础非常扎实,完全能跟上你的思路。第三,他在冰城军工导弹系任教,接触的就是最前沿的东西,理论结合实际,这点很难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化罗庚语气加重,“这孩子,心性纯良,忠诚可靠,背景干净,是咱们看着成长起来的‘自己人’。而且你发现了没有?他跟你我还都有缘分,跟你聊过技术,给我做过饭,这沟通起来,天然就没有隔阂嘛!”
钱学成听着化罗庚的分析,脑海中浮现出何雨柱的身影——那个在冰城军工导弹系办公室里,眼神明亮、对答流利的年轻教员;那个在厨房里挥洒自如、做出地道家乡菜的“神奇厨师”;还有刚才饭桌上,谈及专业时那份专注与热情。
确实,这个年轻人身上,兼具了科学家需要的严谨和一种难得的灵气。
“更重要的是,”化罗庚补充道,带着一丝老友间的调侃,“让他当这个桥梁,你以后想换换口味,吃点地道的家乡菜,是不是也方便点?”
钱学成闻言,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指了指化罗庚:“你呀!不过……”他收敛笑容,正色道:“罗庚兄,你这个提议,乍听意外,细想之下,却颇有道理。何雨柱确实具备成为优秀桥梁的潜质。他年轻,有冲劲,学习能力强,而且正如你所说,背景和心性都值得信任。让他待在我身边,既可以帮助我处理一些具体的理论推导和技术协调,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总体设计的需求,然后精准地与你那边对接。这确实可能大大提高我们两个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说,你同意了?”化罗庚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