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巧破困局:何工妙手解“心”忧

在GF部第五研究院的日子,紧张而充实。

何雨柱凭借着系统赋予的超越时代的视野和自身扎实的功底,在总体设计部如鱼得水,不仅完美地扮演着钱学成与化罗庚之间的“学术桥梁”,更在实际科研攻关中屡屡提出关键见解,地位日益稳固。

这天,研究院内部的气氛格外凝重。

一个重要型号的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遭遇了挫折。

虽然不是毁灭性的失败,但试车数据表明,发动机的涡轮泵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时,出现了异常振动和效率衰减的迹象。

这直接影响了发动机推力的稳定性,是关乎整个型号成败的“心腹大患”!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负责动力系统的专家们眉头紧锁,争论不休。

“我认为是轴承问题!高速高温环境下,现有轴承材料和润滑方案扛不住!”

“我更倾向于是叶片的气动设计有瑕疵,产生了不该有的激波或涡流!”

“会不会是转子动平衡没做到极致?微小的不平衡在高速下被放大了?”

“材料!归根结底还是材料!我们耐高温高强度的合金不过关!”

各位老专家引经据典,分析得都有道理,但谁也拿不出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且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的根源似乎隐藏在复杂的流场、应力、热传导耦合之中,难以精准定位。而时间不等人,项目的节点压力巨大。

钱学成先生静静地坐在主位,听着大家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角落,一直认真聆听、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何雨柱。

“小何,”钱学成点名了,“你听了这么久,有什么看法?不要拘束,大胆说。”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何雨柱身上。有期待,有审视,也有几分不以为然——毕竟他太年轻了,动力系统又是极其复杂的专业领域。

何雨柱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到前面的黑板前。

他没有直接回答哪个观点对错,而是拿起粉笔,画出了一个简化的涡轮泵转子-轴承系统示意图。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何雨柱语气沉稳,“我认为,单纯争论是轴承、叶片还是动平衡的问题,可能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

涡轮泵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复杂系统,其振动和效率衰减,很可能是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系统失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