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得知孙策去世的消息后,就从巴丘带着兵回来奔丧,之后就留在吴郡,和张昭一起帮助孙权管理事务。虽然当时孙策已经打下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六个郡,但很多偏远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臣服,一些来避难的文人也都在观望局势,孙权和手下的关系也还没完全稳固。不过,张昭、周瑜他们都觉得孙权有本事成就大事,所以就下定决心,全心全意地辅佐他。
秋天七月,汉献帝立皇子刘冯为南阳王;壬午日,刘冯去世。
曹操这边也不太太平,汝南的黄巾军首领刘辟等人背叛了他,跑去响应袁绍的号召。袁绍就派刘备带兵去支援刘辟,附近不少郡县的人也跟着起哄,一起反叛了曹操。
随后,袁绍又派人去拉拢阳安都尉李通,给他封了个征南将军的官职,刘表也在暗地里招揽他,可李通却是谁都没答应。有人劝李通投靠袁绍,李通听后,直接拔出腰间佩剑,生气地说道:“曹公聪明豁达,肯定能平定天下;袁绍只是看着厉害,最后肯定会被曹公打败,我到死都不会变心!”说完,就杀了袁绍的使者,还把袁绍给的印绶送到曹操那儿。李通急着征收赋税,朗陵长赵俨就劝他说:“现在好多郡都反了,就咱阳安还向着朝廷,要是再催着百姓交绵绢,那些怀有二心的人肯定借此闹事,不可不妨啊!”李通说:“曹公和袁绍打得火热,周围郡县都反了,要是我不送绵绢过去,别人肯定觉得我在观望,想做墙头草。”赵俨说:“您担心的有道理,但事情也得分清轻重缓急啊。您先别收税了,我帮您解决这个麻烦吧。”赵俨就写信给荀彧,说阳安的百姓太穷了,周围郡县都反了,这儿特别容易出乱子,而且百姓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朝廷应该对阳安的百姓进行安抚,要是还催收税款,以后谁还愿意做好人?荀彧马上就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曹操,曹操就把收上来的绵绢都退回去了,大家看到曹操的这种做法,心里那当然都很高兴,老百姓有了吃的,那自然就没有反叛的心思了,阳安也就安定下来了。李通还带兵打败了瞿恭等乱臣贼子,把淮、汝地区给平定了。当时曹操新出了一批法令,法令又严格又急迫,还催着收绵绢。长广太守何夔跟曹操说:“以前的君王会根据距离远近征收不同的税,用不同的刑罚治理国家。我觉得长广郡刚刚归附,又是边远地区,小事情就让当地官吏灵活处理,这样既不违反大原则,又能让百姓满意。等过个两三年,百姓生活安稳了,再用统一的法令进行管理。”曹操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小主,
此时的刘备在汝、颍一带到处活动,许昌南边的官吏和百姓都人心惶惶,曹操对此特别发愁。曹仁说:“南边因为咱们主力在忙着和袁绍对峙,实在顾不过来,刘备带着大军压过来,当地人反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刘备刚带着袁绍的兵,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咱们打他肯定能赢。”曹操就派曹仁带领骑兵去攻打刘备,很容易就把刘备打败赶走了,还收复了那些反叛的郡县。刘备回到袁绍那儿后,就想找个机会离开,于是劝袁绍联合南边的刘表。袁绍又让刘备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汝南,和龚都等贼寇汇合,刘备这下又有了好几千人。曹操派蔡杨去攻打刘备,结果蔡杨被刘备杀了。
这时,袁绍把军队驻扎在阳武,沮授劝他说:“咱们兵多将广,但论勇猛程度却比不上曹军;曹军粮草少,物资也没咱们充足。曹军想速战速决,咱们可以慢慢耗着,用时间拖垮他们。”可是袁绍不听。八月的时候,袁绍就带着军队往前推进,靠着沙丘扎营,营地从东到西有几十里长。曹操也分兵扎营,和袁绍对峙起来。在乱世当中,袁绍这样的性格真的很难成事,对于正直的言论从来不听,他若不败,天理难容。
九月初一那天,还发生了日食。
这时,曹操出兵与袁绍打了一仗,但是未能取胜,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打了胜仗后,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命人建造了了望楼,还堆起了土山,又让士兵站在土山上向曹营射箭,整的曹营士兵就连行走时都需要用盾牌来护住自身。曹操则是命人制造了“霹雳车”,以此来发射石块摧毁袁绍的了望楼。袁绍又挖地道进攻曹营,曹操便在营内挖掘长沟进行阻挡,真是应了那句话: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此时曹军兵少粮尽,士卒疲惫不堪,百姓因赋税繁重大多叛逃归附了袁绍,曹操对此十分忧虑,便写信给荀彧,商议想退回许昌以引诱袁绍军队。荀彧回信说:“袁绍倾尽兵力将军队聚集在官渡,就是想与您决战。您以极弱之势对抗极强之敌,若是不能赢,必然会被其乘势吞并,这是决定天下走向的关键一战。况且袁绍只是布衣中的豪杰,能聚拢人才却不会任用人才。以您的神武明智,又顺应天意辅佐朝廷,何愁大事不能成功!如今我军粮食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对峙之时。当时刘邦、项羽都不愿先行退军,就是因为谁先退谁的气势就会受挫。您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坚守阵地扼住敌军咽喉使其无法前进,已经长达半年。如今袁军内情已现、气势衰竭,我想他们内部很快就会发生变故,那是就是出奇制胜的时机,一定不可错过!”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就继续坚守。他见到运送粮草的士兵,就安抚道:“再坚持十五天,我就为你们击败袁绍,那时就不再劳累你们了。”
就在曹军粮草告急的时候,袁军数千辆运粮车已经抵达官渡。荀攸跟曹操说:“袁绍运送粮草的车队马上就要到了。押送粮草的将领叫韩猛,这人打仗是把好手,但就是太骄傲自负,不把对手当回事儿。咱们现在派一位将领带兵去打他,准能打赢!”曹操一听,就赶紧问:“那派谁去打合适?”荀攸想都没想就说:“徐晃就行!”于是,曹操就派了河东人徐晃当偏将军,让他带着史涣去半路截击韩猛。徐晃他们还真没让曹操失望,一交手就把韩猛打得落荒而逃,还把袁绍的粮草、物资一股脑儿全烧了。
冬天十月,袁绍又派人前去运粮,还安排了淳于琼带着一万多兵马进行护送,在离大营四十里的地方安营。沮授劝袁绍说:“最好派蒋奇带支队伍在周围巡逻,防止曹操派兵偷袭。”袁绍不听。这时,许攸出来献计说:“主公,曹操兵少,几乎都拉出来跟咱们对抗了,许昌城的防守肯定很薄弱。咱们要是派轻骑兵连夜突袭,肯定能拿下许昌。拿下许昌后,就打着天子的旗号收拾曹操,他肯定跑不了。就算拿不下许昌,也能让曹操焦头烂额,首尾没法相顾,此战他就必败无疑了。”可袁绍还是不听,还说:“我必须先把曹操在这儿解决了!”
不巧的是,许攸家里人犯了法,被审配给抓了起来。许攸一气之下,转头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跑出去迎接,高兴地直拍手:“许先生大老远来帮我,大事肯定能成!”等坐下聊天,许攸就问曹操:“袁绍人多势众,你打算咋应对?现在粮草还够吃多久?”曹操先忽悠说:“还能撑一年。”许攸不信:“说真话!”曹操又改口:“半年。”许攸急了:“你不想打败袁绍了?别再瞒我了!”曹操这才说实话:“其实只剩一个月的粮了,这可咋整?”许攸说:“你现在孤立无援,粮食又快没了,正是处于危急关头。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屯在故市、乌巢,而且防守松懈。你派轻骑兵突袭,一把火烧了粮草,不出三天,袁军必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听了大喜,就留下曹洪、荀攸镇守大营,自己带着五千骑兵,打着袁军的旗号,让士兵嘴里叼着小木棍防止出声,就连马嘴也绑上了,趁夜抄小路出发,每人还抱着一捆柴火。路上遇到袁军盘问,就说:“袁公怕曹操偷袭,特派我们来加强防备。”袁军信以为真,也没起疑心,就放曹操过去了。曹操到了乌巢,就带人包围了粮仓,还命人四处点火,场面顿时就乱作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