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十五
公元371年
春季正月,袁瑾、朱辅向前秦求救,前秦王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另派遣武卫将军武都王苻鉴、前将军张蚝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前去救援。大司马桓温派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人在石桥迎击苻鉴、张蚝,把他们打得大败,前秦军队撤退后驻扎在慎城。桓伊,是桓宣的儿子。丁亥日,桓温攻克寿春,擒获袁瑾、朱辅以及他们的宗族亲属,将他们押送到建康后斩首。
随后,前秦王苻坚迁徙函谷关以东的豪杰以及不同部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地区,把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人翟斌的部众安置在新安、渑池。对于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想要返回故土重操旧业的人,全都听任他们回去。
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人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苻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四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前秦重新设置雍州,治所设在蒲阪;任命长乐公苻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梁成,是梁平老的儿子;王统,是王擢的儿子。苻坚因为函谷关以东刚刚平定,地方长官应当任用合适的人选,便命令王猛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拔征召有才能的人,补充六州的太守、县令,任职之后,再上报朝廷正式任命。
三月壬辰日,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这时,前秦后将军金城人俱难在桃山攻打兰陵太守张闵子,大司马桓温派兵击退了俱难。
前秦西县侯苻雅、杨安、王统、徐成以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七万步兵骑兵讨伐仇池公杨纂。
代国将领长孙斤图谋杀害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寔奋力抵抗,胸部受伤,最终擒获长孙斤并将其杀死。
夏季四月戊午日,东晋实行大赦。
这时,前秦军队抵达鹫峡,杨纂率领五万部众抵御。梁州刺史弘农人杨亮派遣督护郭宝、卜靖率领一千多骑兵援助杨纂,与前秦军队在峡中交战;杨纂的军队大败,死亡人数达到十分之三四。郭宝等人也战死,杨纂收拢残兵逃了回去。西县侯苻雅进军攻打仇池,杨统率领武都的部众投降前秦。杨纂十分害怕,反绑双手出城投降,苻雅把杨纂押送到长安。前秦任命杨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授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守仇池。
王猛在枹罕打败张天锡时,擒获了张天锡的将领敦煌人阴据以及五千名士兵。前秦王苻坚攻克杨纂之后,派遣阴据率领他的士兵返回凉州,让着作郎梁殊、阎负护送他们,顺便命令王猛写信劝谕张天锡,信中说:“过去您的先祖向刘曜、石勒称臣,是因为他们能审度强弱形势。如今要说凉州的实力,已比过去有所削弱;要说大秦的德行,却不是刘曜、石勒所能比拟的;而将军您反而与大秦断绝关系,这恐怕不是祖先宗庙的福气吧!凭借大秦的威势,威力震慑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能够让弱水掉头向东流,让长江、黄河折向西淌。函谷关以东已经平定,接下来将要调兵进攻黄河以西地区,恐怕不是凉州六郡的官民所能抵抗的。刘表曾经认为汉水以南可以保住,将军您现在认为黄河以西可以保全,吉凶祸福都取决于您自身,过去的教训并不遥远,您应当深入思考,妥善谋划,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福分,不要让六代相传的基业毁于一旦!”张天锡十分恐惧,便派遣使者向前秦认错并表示愿意称臣。苻坚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便任命张天锡为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平公。
这时,吐谷浑王辟奚听说杨纂战败,五月,派遣使者向前秦进献一千匹马、五百斤金银。前秦任命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辟奚,是叶延的儿子,他喜好学习,为人仁厚但缺乏威严和决断力。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中的人都为此担忧。长史钟恶地,是西漒羌人的首领,他对司马乞宿云说:“大王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超过了大王,国家几乎要灭亡了。我们两人身为辅政大臣,岂能坐视不管!明天是初一,文武官员都会集会,我将要在会上讨伐他们。大王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羌人子弟,我只要眨一下眼睛示意,立刻就能把他们擒获。”乞宿云请求先告诉大王,钟恶地说:“大王仁慈却没有决断力,告诉他肯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泄露,我们就会全军覆没了。事情已经说出口,怎么能中途改变!”于是在集会时擒获了大王的三个弟弟,把他们杀了。辟奚对此是又惊又怕,自己从座位上跌落到床底下,钟恶地、乞宿云急忙上前扶起他,说:“臣昨天梦见先王用剑刺臣,说:‘三个弟弟将要谋反,不能不讨伐他们。’所以我们才杀了他们。”辟奚从此患病,精神恍惚,他对世子视连说:“我连累了同胞兄弟,死后有什么脸面去见先王!国家的大小事务,都由你去处理吧,我剩下的这把老骨头,只求能活下去罢了。”随后便因忧虑去世了。
小主,
视连继位后,七年不饮酒、不打猎,军队和国家的事务,都委托给将领和辅佐大臣处理。钟恶地劝谏他,认为:“君主应当自己寻求娱乐,树立威势,布施恩德。”视连哭着说:“我家从先祖以来,就以仁孝忠恕代代相传。先王因为兄弟友爱没能善终,最终悲愤而死。我虽然继承了王位,不过是苟活在世罢了,音乐、女色、游玩、打猎,哪里是我安心享受的东西呢!威势和恩德的建立,应当交给后代去做啊。”
此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因受伤引发的病情去世。
秋季七月,前秦王苻坚前往洛阳。
代国世子拓跋寔娶了东部大人贺野干的女儿,拓跋寔死后,他的妻子怀有身孕,甲戌日,生下一个男孩,代王拓跋什翼犍为此在境内实行大赦,给男孩取名为涉圭。
这时,大司马桓温因为梁州、益州多有贼寇,周氏世代都有威名,八月,任命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理益、梁二州诸军事,兼任益州刺史。周仲孙,是周光的儿子。
随后,前秦任命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守武始。
王猛凭借在潞川之战中的功劳,请求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前秦王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及其周围地区,职责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汉光武帝不把行政事务交给功臣处理,实际上是看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那样的才能,朕正要把征伐的大事委托给他,让他向北平定匈奴,向南扫荡扬州、越州,这才是邓羌该承担的重任,司隶校尉的职位怎么能让他胜任呢!现在晋升他为镇军将军,位列特进。”
九月,前秦王苻坚返回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在上邽去世,苻坚又任命李俨的儿子李辩为河州刺史。
冬季十月,前秦王苻坚前往邺城,在西山打猎,十多天都没有返回。艺人王洛勒住苻坚的马劝谏说:“陛下是百姓的依靠,现在长时间打猎不回去,一旦发生意外变故,太后和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呢!”苻坚因此停止打猎,返回宫中。王猛趁机进言说:“打猎确实不是紧急事务,王洛的话,不能忘记啊。”苻坚赏赐王洛一百匹丝帛,并任命他为官箴左右,从此以后不再打猎。
这时,大司马桓温依仗自己的才能、谋略和地位声望,暗中怀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他曾经抚摸着枕头感叹说:“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术士杜炅能够预知人的富贵贫贱,桓温问杜炅自己的官职能达到什么地步,杜炅说:“明公的功勋遍及天下,职位能达到臣子的最高极限。”桓温听了很不高兴。桓温想要先在黄河以北建立战功,来获取当时的声望,然后返回朝廷接受九锡之礼。等到枋头战败,他的威名受到挫败。攻克寿春之后,桓温对参军郗超说:“这足以洗刷枋头之战的耻辱了吧?”郗超说:“还不能。”过了很久,郗超到桓温的住处留宿,半夜时分,对桓温说:“明公难道没有什么忧虑的事情吗?”桓温说:“你想说什么?”郗超说:“明公承担着天下的重任,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却在大规模的行动中失败,如果不建立非凡的功勋,就不足以安抚百姓的期望!”桓温说:“那该怎么办呢?”郗超说:“明公如果不效仿伊尹、霍光废黜君主的举动,就无法建立强大的威势和权力,震慑天下。”桓温向来就有这个心思,所以对郗超的话深表赞同,于是和他商定了计划。因为晋废帝司马奕一向谨慎,没有过错,而床笫之事容易捏造罪名,便散布谣言说“皇帝早就患有阳痿,他宠信的侍从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在宫内侍奉皇帝的起居,皇帝的两个美人田氏、孟氏生下了三个男孩,皇帝将要册立太子,改变皇位的继承,颠覆皇家基业”。桓温暗中把这些话传播到民间,当时的人都无法辨别真假。
十一月癸卯日,桓温从广陵准备返回姑孰,驻扎在白石。丁未日,桓温前往建康,委婉地劝说褚太后,请求废黜晋废帝,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且把草拟好的诏令呈给褚太后。太后当时正在佛堂烧香,内侍启奏说:“外面有紧急奏章。”太后出来,靠在门上看了几行奏章,就说:“我本来就怀疑这件事!”看到一半,就停下来,找来笔在诏令上补充写道:“未亡人不幸遭遇这样的种种忧患,想到先帝的亡灵和当今的处境,内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苦。”
己酉日,桓温在朝堂上召集文武百官。废黜君主是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没有谁知道相关的旧例,百官都震惊恐惧。桓温也神色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尚书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已经无法阻止,就对桓温说:“明公辅佐皇室,应当遵循前代的先例。”于是下令取出《霍光传》,有关的礼仪制度,很快就确定下来。王彪之穿着朝服站在台阶上,神情坚定,毫无惧色。文武官员的礼仪标准,全都由他确定,朝廷上下因此都很佩服他。接着宣布太后的诏令,废黜晋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由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昱继承皇位。百官进入太极前殿,桓温派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取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晋废帝戴着白色便帽,穿着单衣,走下西堂,乘坐牛车驶出神虎门,大臣们叩拜送别,没有谁不抽噎流泪。侍御史、殿中监率领一百名士兵护送他到东海王的宅第。桓温率领百官准备好皇帝的车驾仪仗,到会稽王的府邸迎接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堂上更换服装,戴着平巾帻,穿着单衣,面向东方流泪,叩拜接受玉玺和绶带,当天,正式登基称帝,更改年号。桓温出宫后驻扎在中堂,分派士兵驻守皇宫。桓温有脚疾,皇帝下诏允许他乘坐轿子进入宫殿。桓温准备了言辞,想要陈述废黜旧帝、拥立新帝的本意,皇帝召见他时,却泪流满面,桓温既害怕又紧张,最终一句话也没能说出来就退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喜好军事,被桓温所忌恨,桓温想要废黜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是皇室近亲,又没有明显的罪过,不能因为猜疑就废黜迁徙他。明公拥立圣明的君主,应当尊崇和辅佐王室,与伊尹、周公齐名;这是大事,应当更加慎重考虑。”桓温说:“这件事已经定了,你不要再多说了!”乙卯日,桓温上奏章说“司马曦聚集收纳轻浮剽悍之徒,他的儿子司马综骄横残忍;袁真叛乱,司马曦与他有牵连。近来司马曦心怀猜疑恐惧,将要成为祸乱的根源。请求罢免司马曦的官职,让他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国”。皇帝批准了桓温的奏请,同时罢免了司马曦的世子司马综、梁王等人的官职。桓温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领他的部众驻守皇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庚戌日,尊奉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当初,殷浩去世,大司马桓温派人送去书信吊唁。殷浩的儿子殷涓没有回信,也没有去拜见桓温,反而和武陵王司马曦交往。广州刺史庾蕴,是庾希的弟弟,向来和桓温有矛盾。桓温厌恶殷氏、庾氏家族势力强大,想要除掉他们。辛亥日,桓温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西堂叩头自述,声称自己与司马曦以及司马曦的儿子司马综、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泪流满面,桓温把这些人全都逮捕,交给廷尉审理。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癸丑日,桓温杀死东海王司马奕的三个儿子以及他们的母亲。甲寅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秉承桓温的旨意,请求按照法律诛杀武陵王司马曦。皇帝下诏说:“这件事让人悲痛惋惜、惶恐不安,我不忍心听到,更何况谈论呢!还是重新详细商议吧!”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子。乙卯日,桓温再次上奏章坚决请求诛杀司马曦,言辞非常严厉恳切。皇帝于是亲手写诏书给桓温说:“如果晋朝的国运长久,明公就应当遵照之前的诏令行事;如果晋朝的国运已经衰竭,请允许我为贤能的人让路。”桓温看了诏书,吓得流汗,脸色大变,于是奏请废黜司马曦和他的三个儿子,把他们的家属都迁徙到新安郡。丙辰日,把新蔡王司马晃贬为平民,迁徙到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都被灭族,庾蕴服毒自杀。庾蕴的哥哥东阳太守庾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了她。庾希听到灾祸的消息,和弟弟会稽王参军庾邈以及儿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沼泽地带。桓温诛杀殷氏、庾氏家族后,威势显赫,侍中谢安见到桓温时,在远处就叩拜。桓温惊讶地说:“安石,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谢安说:“没有君主在前面叩拜,臣子在后面作揖的道理。”
戊午日,东晋实行大赦,文武官员的职位都提升二等。
己未日,桓温前往白石,上书请求返回姑孰。庚申日,皇帝下诏晋升桓温为丞相,大司马的职位依旧保留,让他留在京城辅佐朝政;桓温坚决推辞,仍然请求返回镇守之地。辛酉日,桓温从白石返回姑孰。
这时,前秦王苻坚听说桓温废黜君主的事情,就对大臣们说:“桓温之前在灞上战败,后来又在枋头战败,不但不能反思过错、自我贬责来向百姓谢罪,反而废黜君主来为自己开脱,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将来怎么在天下人面前立足呢!俗话说:‘对自己的妻子生气,却对父亲变脸。’大概说的就是桓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