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应当如何为这部作品归类?
答: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或许并不完全属于网络文学的范畴。
我更愿意将其定义为:
一部以类型文学为骨架,承载思想实验之血肉的小说。
为顾及网络平台的阅读习惯,我已有意削减了部分纯文学性的笔触与繁复的艺术性表达,力求使其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若完全释放我的个人语言风格,它或许会呈现出如下面貌:
“天花板上,那盏濒临报废的氙气灯明灭不定,其刺眼而无力的光线,将斗室切割成无数破碎的光斑与暗影,一如溺水者绝望的呼救。
半开的窗牖,将夹杂着雨丝的冷风引入,在窗帘上晕开一片片如宿墨般深沉、如霉菌般阴湿的斑点。”
抑或是:
“灰黑的都市,仿若原野中伺机而动的苍狼,在身后天际线透出的曦光中昂起头颅。
那自远方传来的车流与海潮之声,沉闷地交织,宛如其捕猎前低沉的嘶吼;
而次第亮起的万家灯火,便是它竖起的、彰显进攻欲望的瞳孔。
我们走向它,亦如它走向我们,同时宣告着继往与开来,安息与死亡。”
不难想见,这种风格几乎无法与网络文学的节奏兼容。
---
问:为何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答:此乃角色的内在逻辑所决定。
西拉斯·布莱克伍德,是一个在思维模式与行为逻辑上,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存在。
第一人称,尤其是当它与“不可靠叙事”的手法相结合时,能最大限度地深入并展现其独特的心灵景观,即便这会以牺牲部分读者的代入感为代价。
此外,这也提供了一层叙事上的保护。
我可以借由西拉斯之口,提出一些颇具争议性乃至偏激的论断。
若在第三人称的叙事中呈现,这些观点极易被误读为作者本人的思想倾向。
---
问:为何借用DC世界观的角色,却更改其姓名并进行弱化处理?
答:DC世界观下的诸多角色,其形象与符号意义具有强烈的“美国性”,非常适合嵌入本作的叙事框架。
至于更名与削弱,其目的有二。
其一,是提醒读者,本作并非发生在任何既有的DC宇宙,而是一个与之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平行时空。
小主,
这既是为了规避潜在的版权风险,也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
我曾查阅资料,发现DC官方自身的设定亦常有矛盾之处,平行宇宙的解释俯拾即是,这给予了我创作的自由。
其二,也是更核心的一点,此举是为了强调故事的内核:即便存在超自然元素,这依然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而非“神”的史诗。
若将一个全盛时期的超人置入此间,故事赖以维系的逻辑基石将瞬间崩塌。
---
问:我们是否有机会看到西拉斯与小丑这类经典反派的对决?以说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