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除夕家宴

“还有对南越的军事援助,派遣顾问,这分明就是想把越南变成第二个朝鲜,搞分裂,维持他们的殖民利益!”赵小恺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静但带着愤慨。

“肯尼迪嘴上说着和平,行动上却一点没闲着。”吴军接口道,“他们对亚非拉民族的压迫和剥削,从来就没停止过。”

张中虽然年纪稍小,但也听得认真,这时插话道:“还有柏林墙,说修就修了,东西柏林就这么硬生生被隔开,听说好多家庭都被分开了。”

“这就是冷战的铁幕,实实在在的。”吴民叹了口气,随即又振奋起来,“不过,苏联的加加林上了太空,这可是人类的一大步!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说,太空领域是未来强国必争之地,我们早晚有一天也一定能造出自己的宇宙飞船,飞上太空!”

“没错!”赵小恺点头,“非洲这一年好多国家都独立了,加纳、坦噶尼喀……这是反帝反殖民的巨大胜利,说明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见吕辰进来,几人都招呼道:“辰哥!”

吕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笑着问:“聊得这么热闹?在讨论国际形势?”

“是啊,辰哥。”吴民抢着说,“感觉这个世界变化真快,也真不太平。”

吕辰拿给自己倒了杯水:“你们关注这些是好事,来说说看,你们都有些什么见解。”

几人分别说了自己的看法,虽稚嫩,但确有见解。

吕辰总结道:“肯尼迪政府的策略有其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要展现与前任不同的‘新边疆’精神,缓和与苏联的直接对抗;另一方面,维护其全球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根本目标没有变,所以在古巴、越南这些地方表现得尤为强硬。这些事件,确实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科技发展方向甚至全球环境。”

小主,

他顿了顿,继续深入道:“比如太空竞赛,看似是科技比拼,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会极大地推动材料、电子、控制、能源等一系列尖端技术的发展。你们在学校里,如果能接触到相关的知识,不妨多留心。再比如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也会影响全球资源分配和贸易路线,未来我们国家要发展,与这些新兴国家的合作会是很重要的方向。”

他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融入了一些后世的见闻和分析:“至于柏林墙,它是冷战最鲜明的象征,提醒我们意识形态对立可以造成怎样的人间悲剧。但另一方面,它也促使欧洲乃至全世界更深刻地反思战争与和平、分裂与融合的问题。这些事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利益、历史和人性。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表达愤慨或赞同,更要学会冷静思考,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影响,甚至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机遇。比如,两大集团的对立,是否会给我们这样的国家在某些技术领域获得喘息或突破的空间?全球民族独立运动,是否会带来新的市场和资源合作可能?”

兄弟们听得入神,这些宏观而联系的观点,让他们感觉眼前的世界地图仿佛活了起来,各种事件不再是孤立的新闻,而是相互关联、动态发展的链条。

接着,吕辰又给大家简要梳理了当前国内在各条战线上的发展状况,从工业基础的初步构建,到农业生产的稳步恢复,再到国防科技的默默耕耘,既肯定了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没有回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他鼓励道:“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的尽头,长在新中国的朝阳下,注定是要承前启后、负重前行的一代。你们现在在学校里打好基础,将来无论分配到哪个岗位,都要记住,你们学到的知识、练就的本领,最终是要用来建设这个国家,让她变得更强大、更富裕、更文明。”

张中一直安静地听着,这时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吕辰哥,我……我打算报考电影学院。”

这话一出,吴军、吴民和赵小恺都略显惊讶地看向他。

在这个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选择艺术院校,尤其是在他们这样一个偏重理工和人文的邻里圈子里,显得有些另类。

吕辰却是鼓励地看着他:“电影学院?很好啊。怎么想到学这个?”

张中见吕辰没有反对,胆子大了些:“我喜欢看电影,也觉得电影能讲故事、能影响人。我觉得,建设国家不光是造机器、盖房子,也需要精神食粮,需要能让老百姓喜欢看、看了有劲头的文艺作品。我想试试。”

“很有想法!”吕辰点点头,“文艺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生动的形象教育人,意义重大。考上电影学院没问题吧?”

“专业课老师说我的素质和感觉还不错,文化课我也有把握。”张中自信地回答。

“那就好。”吕辰思索了一下,“上大学前,我建议你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不光是电影理论的,比如夏衍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还有文学方面的,像《红楼梦》这样人物刻画登峰造极的作品,要多读几遍,琢磨人物性格和命运。还有中外优秀的剧本,比如曹禺、老舍、莎士比亚等人的戏剧,都可以找来看看。最重要的是,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思考背后的动机和情感。电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张中认真地记在心里,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