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骁听到这里,不禁拍手称快。他站起身来,对着赵长陵和李义山抱拳,眼中满是敬佩之色,说道:“我徐骁有二位先生,统一中原指日可待!二位先生的谋略,让徐某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按照义山兄的计策行事。”
“还有,我们同时派十万黑甲铁骑悄悄潜入后隋与后宋的边境。这十万黑甲铁骑乃是我徐家军的精锐之师,个个骁勇善战。如果按照我们的预想发展,那么当后宋的军队与后隋交战后,我们前方的大军可待他们互相厮杀差不多时再出兵。此时再命潜伏在后隋与后宋边境的十万大军,将后宋与后隋的边境直接占领,切断后宋军队的退路。如此一来,后宋的军队基本会在后隋境内便会消耗殆尽。这样后面再灭后宋也是轻而易举的!”
徐骁越听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李义山的计谋说出后,徐骁便从军中挑了数十名能说会道的人。这些使者不仅口才出众,而且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徐骁将他们召集在一起,亲自交代了任务和注意事项,然后由李义山亲自带领,前往后宋朝堂。
而在李义山带着使者离去之后,徐家军依照计划,于第二日,对后隋的都城开始攻击。
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徐家军的战鼓便擂响了。那震耳欲聋的鼓声,仿佛是死神的召唤,让后隋的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老丞相得知徐家军开始进攻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然而,朝堂之上,依然是争论不休。
主战派的大臣们一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丞相,我们后隋国力尚存,岂能轻易投降?应当出兵迎战,与徐家军决一死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百姓!”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而主降派的大臣们则满脸忧虑,他们低着头,小声说道:“丞相,如今徐家军势大,我们后隋难以抵挡。与其拼个鱼死网破,不如投降,或许还能保全性命和部分利益。否则,一旦城破,百姓们将遭受灭顶之灾啊!”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对战争充满了恐惧。
老丞相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深知,后隋如今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朝堂上的大臣们各怀心思,难以团结一心。但他依旧镇定自若,努力保持着威严的神情,说道:“前几日派去后宋的使者何时归来?”
“禀丞相,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五日内方可回来。”其中的一个主战派大臣站出来说道。他的声音虽然洪亮,但却难以掩盖心中的焦虑。
“好,那传令下去,命守城将士坚守五日,待后宋援军到来。我们一定要撑到援军到来,只要后宋出兵相助,我们就有翻盘的机会。”老丞相大声说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试图给大臣们一些信心。
在安排好后,老丞相因不想再看见议事厅的争吵,于是在仆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回自己府邸休息去了。只留下还在争吵的两个派系在议事厅接着吵,那激烈的争吵声,仿佛是后隋命运的悲歌。
而后隋的皇帝,依旧在后宫中与妃女们寻欢作乐。他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却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严。他搂着身边的妃子,喝着美酒,对外面的战事不闻不问。他以为,将事情交给老丞相处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他却不知道,后隋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降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家军离后隋的都城越来越近。后隋的百姓们人心惶惶,纷纷逃离家园。他们拖家带口,背着简单的行囊,在街道上匆匆忙忙地走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城中一片混乱,店铺关门,街道上冷冷清清,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
而后隋的军队,士气低落,毫无斗志。他们看着徐家军如潮水般涌来,心中充满了恐惧。许多士兵甚至已经开始偷偷地逃走,他们不想在这场毫无胜算的战争中白白送命。
老丞相看着这日益衰败的后隋,心中充满了悲愤。他知道,如果五日后,得不到后宋的支援,那么后隋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后隋必将灭亡。然而,一想起主战派和主降派的争论声中,他却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他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后宋的援军能够早日到来,拯救后隋于水火之中。但他也知道,这或许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后隋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是能够在老丞相的努力下,与后宋结盟,共同对抗徐家军,还是会在徐家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走向灭亡?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后隋的这场危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老丞相,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
正所谓:
云州城破势如霆,月余奔袭隋都近。
都城在前未轻进,徐帅凝思虑万钧。
帐中谋士聚如云,义山长陵智超群。
共商妙策破隋计,唇枪舌剑定乾坤。
义山领命使宋奔,晓以利害劝联姻。
许诺城池诱小帝,暗藏玄机待时临。
且看后续风云变,徐家军威震宇寰。
灭隋大业指日待,千秋功绩史册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