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黑甲红裘入朝堂 因功受封北凉王

徐骁又多看了元本溪两眼,将那张看似普通的面孔记在心里,这才转向另一侧。那里站着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身着翰林官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正是翰林学士张巨鹿。

想当年,徐骁顶风冒雨前往兵部借兵,经过一番周折,最终成功借到了三百名精壮将士。就在他带着这三百人离开京城时,与张巨鹿在北门外的凉亭中有过一叙。

那时的他们,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北凉王,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皆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之人。两人在凉亭中相对而坐,纵论天下大势,谈笑风生,好不意气风发。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他们再次相遇,却已物是人非。尽管如此,当两人的目光交汇时,彼此之间还是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默契。张巨鹿微微颔首,徐骁也略一点头,这简单的动作,便算是打过了招呼,无需再多言。

做完这些,徐骁才转过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向殿中。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走到殿中,他站定身子,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龙椅上的赵礼,然后大大咧咧地开口问道:“陛下,不知您一日之内连下四道诏书,急召在下回京,究竟有何要事?”

赵礼见徐骁终于肯与自己说话,心中竟莫名地松了一口气。他脸上的笑容也变得自然了一些,连忙说道:“来人,给徐爱卿看座。”

赵礼的话音刚落,只见四名禁军如鬼魅一般从偏殿中走出。他们每人都抬着一张霸气十足的金丝楠木座椅,那座椅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显然是用上等的材料制成。

这四名禁军动作整齐划一,将座椅稳稳地放在了徐骁的身后。徐骁见状,也毫不客气,他左手依旧按在剑柄上,然后一屁股坐了下去,那姿态随意得很,仿佛这里并不是庄严肃穆的紫宸殿,而是他熟悉的北凉军帐。

赵礼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如春花绽放,他的语气也愈发温和,宛如春日暖阳:“徐爱卿啊,你为我离阳立下汗马功劳,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先后灭掉了五个国家,如今这第六个西楚,也只剩下一座皇城在负隅顽抗了。”

他缓缓站起身来,脚步轻盈,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云端。他踱步到徐骁面前,距离不过咫尺,声音却比之前提高了几分,如洪钟一般在殿内回响:“朕与朝中众臣商议过了,决定要重重地封赏徐爱卿啊!”

徐骁闻言,微微挑起了眉毛,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神色,不紧不慢地说道:“哦?那微臣就先谢过陛下了。只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封赏微臣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元本溪忽然上前一步,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仿佛整个朝堂都因他这一步而震动。他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如同冬日的寒风吹过,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徐骁,陛下赐座于你,乃是看重你为我离阳所立之功。如今陛下起身与你说话,你岂能如此安坐不动?”

徐骁缓缓地抬起头,他的目光如同两道寒光,直直地射向元本溪。两人的视线交汇在一起,仿佛在空气中激起了一丝火花。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对峙中,徐骁突然嘴角一扬,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他的语气轻松而随意,仿佛刚刚的剑拔弩张只是一场玩笑:“哎呀呀,倒是徐某有些失礼了。只是陛下还没有下诏让我起身呢,我若是就这样冒冒失失地站起来,岂不是显得对陛下的旨意有些不敬?”

他的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给了皇帝一个下台阶的机会,又巧妙地暗示了元本溪多管闲事。殿内的朝臣们听到这话,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他们交头接耳,目光不时地在徐骁和元本溪之间游移,看向徐骁的眼神也变得愈发复杂。

赵礼坐在龙椅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议论声,心中对徐骁的忌惮又加深了几分。他原本就知道徐骁手握重兵,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如今看来,此人在朝堂上的应对之策,远比传闻中要厉害得多。

而元本溪呢,他的面庞上依旧没有丝毫的波动,就像一潭死水,让人根本无法窥视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然而,当徐骁说出那句话后,元本溪的眼皮却微微地垂了下来,似乎想要掩盖住什么。但他终究还是没有再开口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一座雕塑。

徐骁的话语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早朝中的众臣子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对徐骁的这番言论感到惊讶,同时也对他可能得到的封赏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面对臣子们的议论纷纷,老皇帝并未加以制止,而是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徐骁,开口问道:“不知徐爱卿,想要什么样的封赏呢?”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人不敢忽视。

徐骁嘴角微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陛下圣明,这封赏之事,全凭陛下旨意,微臣领命便是。”他的回答既显示出了对皇帝的尊重,又巧妙地回避了直接提出要求,让人不禁对他的机智赞叹不已。

就在这时,赵礼突然干咳了一声,这声咳嗽虽然轻微,却如同惊雷一般,瞬间打断了朝臣们的议论。他清了清嗓子,然后用洪亮的声音说道:“经过与众位大臣的商议,朕决定封徐爱卿为北凉王,统御凉州、陵州、幽州、流州等四大州。同时,徐爱卿可以在北凉建立军政合一的政权,世代承袭。不过,北凉军需替离阳王朝扼守西北门户,不得有丝毫懈怠。”

徐骁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思忖。他想到自己能够远离这充满权谋争斗的离阳京城,前往相对独立的北凉,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而且,他本就是从辽东起家的,对北方的局势颇为熟悉。如此一来,去北凉发展倒也未尝不可。

于是,徐骁毫不犹豫地欣然答应了老皇帝的第一道封赏。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异姓封王,而且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实权王爵,这在离阳开国以来,还是头一遭。文臣们脸色微变,看向徐骁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警惕。

徐骁脸上却没什么惊喜之色,仿佛早已料到一般,只是静静地听着。

赵礼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朕还打算封你为大柱国,辅佐朝政。只是有个条件,你需得留在京城,徐家军抵达北凉后,则交由陈芝豹统领。

这话一出,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骁身上,连一直平静的元本溪,也微微抬眼看向他。留在京城,看似是荣宠加身,实则是变相的软禁;交出兵权,那北凉王的爵位,不过是个空壳子。陈芝豹虽是徐骁义子,战功赫赫,但真要让他接手三十万徐家军,徐骁会愿意吗?

徐骁脸上的笑容缓缓敛去,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站起身,左手依旧按在刀柄上,对着赵礼抱了抱拳,语气斩钉截铁:谢陛下厚爱。北凉王爵位,徐某愧领了。只是这大柱国之位,还有留在京城的提议,徐某恕难从命。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沉稳而坚定的声音说道:“西北边境与北莽接壤,那里常年战火纷飞,战事不断。而三十万徐家军,则是离阳的一道坚固屏障,守护着我们的国土和人民。徐某身为离阳的将领,肩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敌的重任,理应镇守边疆,守护这片土地,抵御北莽的入侵。所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允许徐某就藩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