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心中一暖,他知道,父亲这是在为他铺路,是在向天下人宣告,北凉的权力已经顺利交接,任何人都休想觊觎北凉。他对着徐骁微微颔首:“全凭父亲安排。”
众将也纷纷点头同意,褚禄山立刻说道:“义父,世子,阅兵仪式之事,交给末将便可!末将保证,一定办得风风光光,让北凉百姓都知道新王登基!”
袁左宗也补充道:“末将愿调动骑兵营,让百姓们看看咱们北凉铁骑的威风!”
齐当国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末将可以去安排粮草,保证阅兵当天,将士们都能吃饱喝足!”
燕文鸾则说道:“末将负责维持秩序,确保阅兵仪式顺利进行,不让任何宵小之辈趁机作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开始商量起阅兵的日子和阵容细节。徐凤年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看着父亲和这些老将们为了北凉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有整个北凉的将士和百姓在支持着他。
经过一上午的商量,众人最终决定将阅兵仪式定在小年那日。褚禄山笑着解释道:“世子爷小名‘小年’,定在这日,既与世子爷相呼应,又能让百姓们觉得亲切;而且小年那日,北凉百姓都会隆重庆祝,咱们王府与百姓一同庆祝,也能彰显北凉王府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心意。”
众人都觉得这个提议甚好,纷纷点头赞同。待事情商量妥当,众将便各自离去,开始着手准备阅兵仪式的相关事宜。庭院里,只剩下徐骁和徐凤年父子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日落西山,余晖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红色,洒在庭院里,给老槐树的枝桠镀上了一层金边。徐骁躺在躺椅上,微闭着眼睛,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安详。他的思绪,早已飘回了过去,想起了徐凤年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 想起徐凤年小时候,总是跟在他的身后,奶声奶气地喊着 “爹”;想起徐凤年第一次骑马,摔得满身是泥,却依旧倔强地爬起来,非要再试一次;想起徐凤年游历江湖前,偷偷塞给他一个平安符,说让他在战场上一定要平安归来……
突然,徐骁睁开眼睛,看向坐在一旁的徐凤年,轻声问道:“凤年啊,你恨爹不!”
徐凤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有些错愕,他愣了愣,随即笑着摇了摇头:“儿子不恨爹的!哪有儿子恨爹的,那是要遭雷劈的……”
话虽如此,可徐凤年说着说着,心里却突然一阵酸楚。他想起了自己游历江湖的三年,想起了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想起了一次次遭遇刺杀时的惊险;想起了自己行冠礼后,被迫接手北凉的无奈;想起了父亲为了北凉,不得不做出的那些艰难抉择…… 可他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了北凉,为了这三州百姓。
徐骁看着徐凤年泛红的眼眶,心中也泛起一阵苦涩。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凤年啊!爹觉得这辈子对你的亏欠太多太多了…… 我这辈子戎马一生,更是造就了‘人屠’的威名。身为北凉王后,我虽然能给你一切的荣华富贵,却没法给你一个陪你长大的母亲,和一份快乐逍遥的生活。”
“当年你游历三年,纵然有剑九黄相伴,我还安排了多名死士暗中保护你,可其中的心酸,也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本是堂堂的北凉世子,本该过着花前月下、吃酒享乐的日子,却被我一声令下,骑着劣马,喝着黄酒,走了六千里,冒着被刺杀的风险,去经历那些苦难。”
“你吃尽三年苦头回来后,紧接着就是行冠礼。成年之后,在你百般不愿的情况下,我还是让你接手了北凉。在旁人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 —— 有个名正言顺的北凉王爹,打下了丰厚的家业,一旦世袭罔替,你就能拥有常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荣华富贵。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徐骁顿了顿,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北凉这份家业确实够大,可这份家业的背后,是千万个北凉家庭共同托举出来的,需要北凉王为他们守护。我这辈子马踏六国,仇敌无数,不只是离阳皇室,北莽王朝,甚至是天上的仙人,都对北凉虎视眈眈。北凉王这个位置,看起来威震四方,可实际上,却是众矢之的啊……”
徐凤年静静地听着父亲的话,心中百感交集。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他出生在帝王家,是北凉王徐骁的嫡长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担起守护北凉的责任。这份担子有多沉重,他比谁都清楚 —— 那是数十万北凉将士的性命,是三州百姓的安危,是无数家庭的希望。而父亲徐骁,作为开创北凉基业的人,自然比他更明白这份责任的重量。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才会对他心怀愧疚,才会如此宠溺他。
徐凤年想起那年下江南,他与广陵王赵毅起了冲突,被赵毅派人追杀。父亲知晓后,气得当场拍碎了王府的案几,连夜调动兵马,直接兵临广陵城下,逼着赵毅割肉赔罪,才肯善罢甘休。还有他孤身入北莽,本想暗中探查北莽的军情,却不料行踪暴露,身陷险境。父亲听闻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一句 “我儿子在那里,这个理由够不够”,便让大雪龙骑倾巢而出,跨越千里,将他从北莽的包围圈中救了出来。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父亲看似严厉的外表下,藏着怎样深沉的父爱。
夜色渐渐降临,北凉的夜晚格外寒冷,寒风刮过庭院,发出刺耳的声响。徐骁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嘴角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笑容,或许是在梦中,他又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与兄弟们一同驰骋在战场上。
徐凤年轻轻起身,拿起一旁的被褥,小心翼翼地盖在父亲的身上。他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在离开庭院之际,他轻声说道:“您这个儿子比您差太多太多了……”
声音很轻,却带着无比的坚定。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都无法达到父亲的高度,无法像父亲那样,仅凭一己之力便打下这北凉三州的基业。可他会拼尽全力,守护好父亲留下的一切,守护好北凉的将士和百姓,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不辜负 “北凉王” 这个称号。
月光洒在庭院里,将徐凤年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繁星点点,仿佛在为他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小年那日的阅兵仪式越来越近,北凉的新征程,也即将拉开序幕。
————————————————
正所谓:
太安雪落风萧萧, 小年温华断剑腰。
手足相换情意重, 从此江湖路遥遥。
徐凤年哭骂疯魔, 春秋掷出恨难消。
一别之后岁如梭, 北凉王府换新朝。
徐骁年迈背佝偻, 传位心思早定好。
召集老将议阅兵, 小年之日声威高。
回首一生戎马苦, 亏欠凤年泪暗抛。
子知父心不得已, 待父沉睡叹自渺。
(本章完)